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美術說課稿範文集合7篇

文思屋 人氣:2.17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美術說課稿範文集合7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靜物構圖》是選取湖南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繪畫雕塑》系列中的《繪畫》模組第二課《形的視覺印象》的延伸內容。這一課包括客觀物象在平面上呈現的形體、特徵及我們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我從中選取怎樣梳理客觀物象給我們的印象這一節加以擴充套件靜物該怎樣構圖,作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請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的照片或圖片進行描繪,然後通過活動,讓同學們給與意見,結合教師所說的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再創造。採用學生上臺手繪、師生交流的形式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互動能力,又調動了學生探討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再創作。

2、教學目標:

美術繪畫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繪畫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運用繪畫的理論,進而培養學生動手繪畫創作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靜物構圖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觀察靜物取捨的能力

B。培養學生對靜物素描動手繪畫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開拓新思維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創造生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

(2)靜物構圖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師準備:

靜物作品圖片、知識

5、學生準備:

簡單的靜物:本子,書籍,筆,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學習用品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繪畫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式如下圖:

生 體會生活總結體會討論探究知識擴充套件再創生活

互 動

師 引導體會說出問題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首先是回憶自己生活裡的美麗圖片,自己是怎麼把這些情景拍攝下來的,自己有過什麼樣的想法沒有,也可請學生上臺來大概繪畫一下自己有過的好的設想或作品,並闡述一下自己的構思,之後師生一起進行點評,說出優點和存在的一些問題,並請同學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見,之後教師結合構圖的基本知識點進行講解構圖的要素進而講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靜物,並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則,結合我所畫的靜物構圖進行分析和闡述。然後要同學們結合靜物構圖理論,自己用眼前書桌上的東西擺設一組靜物並進行取捨描繪,之後再請同學上臺繪一次,並說明自己的想法,怎樣和靜物構圖理論知識結合,我們給與一定的意見,進行完善,並最後總結。在教學中,教師應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1、提問:以前出去拍照,你會怎麼拍攝,怎樣構思,有沒有重點?或是自己喜歡的圖片是怎麼樣的,喜歡的是它的什麼?

學生回答

2、活動(一)請同學們把自己美好的回憶再描繪一下,並請同學在臺上進行描繪,闡述自己的觀點

3、大家一起進行點評,提出意見,老師也會提出意見並轉入思考自己該怎樣梳理一些身邊不注意的靜物,該怎樣發現美,並創造美

4、教師結合自己的靜物作品講解靜物構圖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則,並分析作品是如何進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見的構圖錯誤,分析錯誤。

5、學生結合知識要點對自己前面的作品進行修改,並相互交流,完了之後,再創作一幅作品活動(二),就拿自己的學習用品作為道具,進行擺設,取景,描繪,並請同學上臺來展示。大家可以發表意見完善作品

6、總結內容,並發動學生課後去室外取景,並描繪下來

四、說注意事項

1、在活動(一)的時候是要求學生圖說並茂,叫兩個學生上臺就可以了,不拘束學生的思維,暢談自己的設想

2、在活動(二)中,要強調學生結合理論知識來重新認識靜物構圖,並自己創作一幅談自己的感受

3、在學生在下面繪畫時,教師應下臺觀察,選擇有畫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學上臺描繪講解,適當的發問學生這麼畫的緣由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絡生活,加上活動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活動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闡述了靜物構圖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頭像作畫》,現在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程式六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素描》第四章第二節內容。本教材共分為八章。其中基礎模組內容包括概述、石膏幾何體寫生、靜物寫生、頭像寫生、結構素描和速寫與默寫。選學內容包括風景寫生、半身人像寫生。教材遵循科學性、針對性、實踐性原則,每章均採用基礎知識,技能訓練程式和表現方法要點“三段式”結構。並將結構造型和明暗造型方法相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展開訓練,充分體現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指導思想和注重技能訓練、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的教學要求,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

本教材是工藝美術專業的專業教材,是必修課程。也是平面廣告專業的專業課程。通過學習本教材,一方面能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能強化技能,發展思維,提高素描造型的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為中專一年級學生.由於地方教學條件的限制,美術教育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受到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對本學科的學習目標模糊,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漸形成一套認識,分析,判斷事物的方法,手段,對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有極高的熱情.中專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要求:“堅持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本位的思想為指導,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根據上述教材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結構、心裡特徵,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各種物體造型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激發學生更熱愛本專業。 知識目標:掌握頭像寫生步驟並加以運用

能力目標:通過頭像作畫步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快速造型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形體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定基本形 把難點定為:形體塑造階段主要任務----以明暗色調塑造形體,深入刻畫表現

五、教法與學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學生特點,我主要採用提問法、欣賞法、展示法、教師示範法、討論法、實踐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

依據靜物寫生知識運用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繪畫水平,圍繞上述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案例賞析—引導—示範”的三步驟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例項為主線,不斷採用賞、析結合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聯絡所學素描知識,在例項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強烈的求知慾,使整節課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配合中完成,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教學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原因在於首先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

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藝復興無論在時空方面遠離學生的生活,只有採用鮮活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情感。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定和比較分析來啟發學生掌握欣賞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體會美術的文化價值,提高審美能力。

B學法闡述

頭像作畫步驟的準確性及運用是學生較難把握的,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是一件很難的事。因此,本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真正起到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參與到案例的賞析活動中,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學法:

1、“提問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這也是學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嘗試操作法”增強互動性,掌握頭像作畫步驟的實際運用

3、“學中練、練中學”使學生最終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4、“觀察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然後提出難點、凝點,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程式

根據素描課的特點,本節課由作業評講、匯入、授新課、課間巡迴輔導、總結五個環節組成。

1、作業評講:評講前次課的作業,在互動中展開評價,採用多表揚、鼓勵的評價方式。

2、匯入:展示歷屆美術大學聯考優秀頭像作業,鼓勵學生學好美術

3、新授課:傳授新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以伏爾泰石膏像為例,講解頭像寫生的方法步驟。

①構圖階段(打基本輪廓):這時主要任務是觀察物件,打好輪廓。多媒體課件展示伏爾泰頭像,引導學生去觀察物件。伏爾泰,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多次被流放,我們常用的伏爾泰石膏像是翻制烏東的雕塑伏爾泰坐像,雕塑家刻畫高齡的伏爾泰被流放回來的情景,寬鬆的長袍遮蓋伏爾泰瘦弱的身軀,但他目光炯炯有神,充滿智慧的光芒。讓學生感知伏爾泰的特徵。(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前額高而寬,面部瘦,嘴角露出似笑非笑,似乎是對敵人的譏笑。

②形體分析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定基本形,這是本課的重點。依據整體到區域性再到整體的作畫原則,運用幾何形體的歸納法,將複雜的頭部形體結構進行概括。邊觀察,邊分析。複習頭部結構,人的頭部是對稱的,要將左右對稱的對應部分聯絡起來畫,還要準確地把握其透視變化。可用輔助線(學生回答垂直線、水平線和傾斜線),尋求對應的相互聯絡和透視變化。準確地把握頭部結構和五官位置。這時要學生學會整體觀察、整體作畫的方法。要畫左邊看右邊,畫上面看下面。最後用線或略加明暗的方法將物件的形體結構確定下來。不斷分析、比較。在石膏像寫生中應該強化這一階段的訓練,作為單獨的重點的訓練課題,以提高對頭部形體結構的認識,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現力。

③形體塑造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以明暗色調塑造形體,深入刻畫與表現。基本形體塑造主要以形體結構、明暗交界線為依據,以暗部色調為重點,通過明與暗兩大部的對比關係去完成。在暗部色調基本畫好的基礎上,接著畫明暗交界線亮部一側的中間色調。這一個變化豐富、微妙的色調區域,必須認真對待。在不斷深入刻畫表現的過程中,不斷觀察、不斷深入、不斷修改。五官的刻畫要始終保持相互照應、同時並進的一致性。但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還要注意虛實變化。

④調整統一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回到客觀形象上來,恢復到第一印象的新鮮感,認真分析、提出問題,調整修改。這時要將作業放到頭像旁,退到一定的距離,整體的觀察比

較,提出幾個問題,在作業中逐一尋求答案。根據提出的問題,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多思考,找準主要問題,找到解決辦法。修改的“點”一定要找準,否則將不可收拾。調整,要從整體出發,抓住整體。將區域性調整的過程變為充實整體的過程,使畫面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4、作業練習

寫生或臨摹伏爾泰頭像,讓學生進行素描打形練習,掌握和應用本課頭像作畫的方法步驟。要求學生主要以結構分析為主,在四開素描紙上完成作業。

教師巡迴輔導:由於學生理解及掌握靜物的寫生步驟的知識層次不同和素質參差不齊,在巡迴輔導時,可以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後,再進行其他頭像的拓展練習。根據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會出現的情況及時輔導。

5、總結:本節課以任務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頭像寫生的基本步驟學習,提高塑造形體的能力。以欣賞,示範,實踐等方法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七、簡述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主要以頭像寫生的步驟為主,並在每個步驟中,註明要求和注意事項,然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頭像寫生的基本步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簡單的系統,使學生更容易掌握。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上儘可能說明白“教什麼”和“怎麼教” 以及“為何教”。這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老師評委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隨著說課的發展及其應用範圍的擴大,說課逐漸成為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那麼湘教版高中美術該如何寫說課稿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人間生活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講述《人間生活》(中國古代美術作品部分):教材例舉了從唐代到宋代的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並分析了這些作品所體現的社會觀念。本節課通過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真正認識理解畫家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中國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風俗畫作品。

能力目標:體會並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美,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要點】

重 點:美術作品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難 點:體會作品所表現的生動生活。

興趣點:畫家是怎樣捕捉並表現精彩的生活。

二、教學方法

運用啟發式教學、討論法、練習法等相結合。

綜合運用感悟式鑑賞、形式鑑賞、社會學式鑑賞、比較式鑑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準備

1、播放背景音樂《生活》。

2、出示字幕: 《美術鑑賞》上篇 第二單元 第四課:人間生活 第1課時

主講:石門縣第一中學 歐文博

(二)、複習匯入:(2分鐘)

以古箏曲為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關於宗教方面的美術作品。並同步講述:隨著歷史的不斷髮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斷減弱,藝術家們開始把世俗生活作為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他們的靈感主要來自於現實社會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即描繪人間生活。

板書課題:人間生活(第1課時)

(三)、新課講授(28分鐘) 創設情景:

1、播放影視片段《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區域性 (3分鐘)(以啟發式、談話式)(3-4學生回答)

(1)、看視訊思考以下問題: 劇中講述的是什麼朝代的故事?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這個朝代的社會狀態是怎樣的?

(2)、學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較暴露、領口低、顏色很鮮豔;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思想開放。

(3)、教師小結:通過簡短視訊瞭解到唐朝宮女服飾特點及社會狀況。假如要你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唐代宮廷生活,你會畫嗎?有難度!那我們一起看看唐代宮廷畫家是如何描繪的。

提示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1頁。

2、展示圖片:張萱《搗練圖》(6分鐘)(啟發式、感悟式鑑賞)(3-4學生回答)

(1)、教師介紹:這是一幅唐代仕女畫,作者名叫張萱,宮廷畫師。這幅作品主要是描繪宮中婦女搗練時的情景。練是古代的一種白絹,經漂洗和衝搗後才會變白變軟。整幅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我們來欣賞“熨燙”部分。

(2)、展示“熨燙”部分圖片。

(3)、教師提問: 你覺得這個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學生思考交流並得出結論)

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仕女扯白絹時挽袖,身子微微著力後仰;中間婦女手拿熨白絹器具,表情十分專注;小孩屈身來回穿梭於白絹下等。

(4)、活動:學生上臺模仿體驗“熨燙”部分人物動作及神態。

(5)、教師小結: 這些細節非常真實、生動,極富生活情趣,是畫家對生活細心觀察善於表現的結果。我們欣賞了唐朝畫家張萱畫的宮廷仕女搗練時的生活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幅表現宴請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10分鐘)(啟發式、社會學式鑑賞)(3-5學生回答)

(1)、教師語:閱讀課本第32頁的文字內容,要求學生介紹這幅作品表現的內容。

(2)、教師小結:南唐後主李煜讓畫家去窺探大臣的生活,以瞭解大臣的為人。整幅畫採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著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為間隔。通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敘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韓熙載夜宴圖》 “聽樂”部分。播放琵琶曲,讓學生判斷是什麼樂器聲音?引導學生判別畫面中哪個是韓熙載,判別的理由是什麼?韓熙載心情怎樣?

(4)、學生回答:琵琶;從坐的位置、相貌、穿著打扮;心情顯得很沉重。

(5)、教師小結:聽歌妓彈奏琵琶,韓熙載正襟危坐,戴著高帽,留著長鬍子,內心顯得很沉重。

(6)、教師語:這幅畫中韓熙載邀請當時幾位名流志士也參加宴會,有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舒雁、狀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賓客都穿著官袍。

(7)、教師提問:哪位是狀元郎粲?畫家捕捉到他的動態,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我們有這樣的舉動嗎?

(8)、學生回答:穿紅色狀元袍;比較得意、忘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9)、教師小結:通過畫家對服飾和動態的描繪我們認識了郎粲,體會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師提問:畫中李嘉明的側身、回頭,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雁拍手掌跟聽音樂聯絡嗎?

(11)、學生回答:有,他們聽音樂很投入。

(12)、教師語:畫家觀察非常仔細,表現了他們對音樂的不同感受。

(13)、教師提問:你們再仔細看這些歌伎們,她們對這種場景的感受以及她們在畫面中所佔畫面比例說明了什麼?

(14)、學生回答:女性身體比例較小,反映出當時歌伎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師小結:通過探討、合作、交流等方式對這幅畫有了比較真實細緻的瞭解,如果畫家沒有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不可能畫出這樣的畫來,同時這樣一幅畫對後人瞭解當時社會生活和韓熙載提供了寶貴真實的歷史資料。

4、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啟發式、形式鑑賞)(6分鐘)(4-8學生回答並體驗)

(1)、教師演示詩句:“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態眾生像,盡在綿綿畫中間。揚名海外震國威,驚世絕技人人贊。”並思考這首詩是指哪幅中國名畫?

(2)、學生回答: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教師語:《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風俗畫,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觀看視訊,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麼?有些什麼特點?

(4)、教師演示:出示視訊《清明上河圖》並配樂《春江花月夜》。

(5)、教師小結:此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繪畫的規模巨集大,場面繁雜,且筆筆精到,一絲不苟,達到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師演示:出示範畫《清明上河圖》。

活動:讓學生分組走近欣賞、感受這幅名畫。並模仿體驗畫中人物動態的描寫。比如挑擔的人、賣東西的人、店裡的小二、抬轎的人等等。(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7)、教師小結:剛剛我們一起著重欣賞了古代畫家的三幅美術作品,其中兩幅是表現貴族生活,一幅是描繪反映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那麼,在當今我國現代畫家是否也在表現現今的人間生活呢?

5、出示:現代畫家忻東旺作品《早點》以及徐維辛作品《工棚》(形式鑑賞)(1分鐘)

(1)、教師語:這是中國現代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忻東旺教授一幅同樣描述人間生活的油畫作品,畫家描述了是處於城市郊外農民工兄弟吃早點的情景,畫家對畫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態、動作、穿著打扮以及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刻畫,是當代社會普通人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現代中國有很多像忻東旺教授這樣的畫家,以同樣的方式在關注人間生活。如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徐維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課堂總結:(1分鐘)

1、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了中國古現代畫家描繪世俗生活的美術作品,很有感觸和體會。可以說現實生活是畫家永恆的主題,沒有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細緻入微的深入觀察,古代畫家不可能,現代畫家也是不可能表現出的這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假如你以“春遊”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總結並同時演示上課內容:

(五)、實踐練習:(12分鐘)

(1)、出示文字:思考與交流:如果你以“春遊”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你會選取什麼樣的物件?突出哪些細節?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提示:從人物主體形象(包括表情、動作、神態)周圍環境、道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六)、展示點評:(3分鐘)

要求3至4個同學就自己的描寫內容與大家分享。請其他同學評一評,你覺得他的描寫內容怎麼樣?閃光點在哪裡?有什麼樣的意見。

教師最後點評:

(七)、作品欣賞:(3分鐘)

1、背景音樂:播放背景音樂古箏曲《高山流水》。

2、演示圖片:出示古代人間生活的一些圖片(20幅,每幅6秒)

3、結束語:這節課我們通過了中國古代畫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瞭解了中國古代社會人間生活狀況,透析作品我們看到畫家高超的技藝和對生活細節的細心觀察。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人間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過對生活得細心觀察才能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謝謝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8課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和教學過程三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首先對教材進行分析,任何美術作品一旦產生就不再屬於藝術家,而是屬於整個社會和觀眾,所以不同的美術作品在不同的社會和觀眾眼裡就會有意義和價值上的差異。

(一)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主動參與是美術鑑賞的前提和保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美術鑑賞的能力,培養審美的眼睛。

這樣設計教學目標,是因為不同的人在欣賞同一幅作品時,對其意義和價值的判斷是不一樣的。

(二)教學重點

有兩個方面:一是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與時代性和地域性的關係,二是使學生了解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

(三)教學難點: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又有相對的一面。

(四)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作為引子說明美術鑑賞不僅要了解藝術家的意圖,還有一個觀眾對其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問題;

第二部分講述的是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與其產生的時代和地域之間的關係,即它的產生受當時的時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二、教學方法採用的有講授法、探討法、展示法。

學法:

三、教學過程:

首先匯入課題,由馬遠、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畫在不同時期不同的人眼裡給的評價不同,說明美術鑑賞存在從不同角度理解和進行價值判斷的問題。

教學內容一: 美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

①首先通過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來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與時代的關係。羅中立借鑑西方現代領袖像的形式刻畫了一個勤勞、樸實、善良而又貧窮的老農形象。他那古銅色的臉,長期的艱苦歲月造成的那條條車轍似的皺紋,柴耙似的雙手以及缺牙的嘴巴無不飽含著畫家深沉的情感和對造成這一現實的深刻反思,從而激發起人們對現實特別是對廣大農民命運的關注。作品與文革時期的“假大空”的題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種反叛,同時真實的再現現實。作品一經展出立即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是新中國成立來影響最大的美術作品之一。由此說明,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受時代限制。

②名詞解釋 :時代性 地域性

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與同一時期中國的文人畫相比較,說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過部分作品賞析,讓學生自己探討、分析、鑑賞作品,對作品的意義和價值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學內容二: 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以西方歷史上不同時期三位雕塑家創造的三個《大衛》為例,進一步說明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與時代和地域之間的關係,由此指出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

教師活動:作品展示:多納太羅的《大衛》,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貝尼尼的《大衛》

多納太羅的《大衛》表現的是少年大衛殺死巨人哥利雅後用腳踩在巨人的頭上,流露出勝利的喜悅和自豪的神情。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塑造的是臨戰前鎮靜的站在那裡,左手緊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視著敵人,眉宇間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雕塑家用這個幾乎靜止的姿勢,有力的傳達出臨戰前的高度緊張氣氛以及那蘊蓄在大衛體內的巨大力量。

貝尼尼的《大衛》塑造的是一個正在艱苦搏鬥中的大衛,更具有生活的真實性。他的大衛更像是一個身處逆境、堅忍不拔的鬥士。在這種狀態下,藝術家得以表現人體旋風般的運動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過鑑賞三幅作品,瞭解藝術創新的問題,主要是從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完整性方面說的。

實踐練習:

學生作品賞析:《吹笛少年》 《艱苦歲月》 《吹笛女》

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賞析作品,同學們之間可以互相探究討論。

教學內容三: 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這部分著重強調的是個人感受和判斷的重要性,並給出了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分歧的產生,既說明了美術作品本身的多義性,也是對作品的豐富和補充。但另一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又不是任意的,必須建立在對作品及其相關知識瞭解的基礎之上。

教學內容四: 我們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有以下幾種批評形式:

(1)品評式或品鑑式批評

(2)形式主義批評

(3)歷史批評

(4)社會學批評

(5)心理學批評

四、知識總結

五、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美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我們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有以下幾種批評形式四個分支環節,講解與探究結合,並穿插部分美術品圖片介紹。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作為人類三種主要藝術類型之一,抽象藝術也是人類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只不過它使用的是純粹的藝術語言,抽象藝術有冷抽象和熱抽象兩種型別之分,瞭解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進而能夠創作抽象藝術作品。

[教學目標]

對抽象藝術有更深入、具體的認識,通過欣賞抽象藝術作品瞭解和認識抽象藝術的兩種基本形態(冷抽象和熱抽象),美術走向抽象的簡單過程及抽象藝術的語言和藝術上的美的表現。

[教學重點]

抽象藝術的概念和冷熱抽象藝術的特點的把握以及冷熱抽象藝術作品的辨別。

[教學難點]

1、如何結合原有的美術語言的知識來理解認識抽象藝術的概念。

2、藝術如何發展到抽象的。

二、[教學方法]展示法,講練結合法,探究討論法

三、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並巧妙匯出本課。

2、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新授過程:

匯入:首先同學們來看兩組圖片,第一幅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存在的,真實的再現現實,即具象藝術。另兩幅在你們的生活中存在這樣的物體嗎?學生回答:“不存在”。我們稱這種沒有現實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為抽象藝術作品。怎樣去欣賞抽象藝術作品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抽象藝術,去體會其獨特的藝術美。 教師總結: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意象藝術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現任何現實中的可視物,但不能因此說它與現實就沒有任何關係。

展示:《百老匯的爵士樂》、《即興之31》兩幅作品。

問題思考探討:

同學們分兩組討論,談談自己對這兩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處:

不同之處:

學生活動:分別請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然後找同組同學作補充。

教師活動:老師總結後引出:抽象藝術的含義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國美術鑑賞部分第六課內容中國古代園林的欣賞。中國園林在世界園林藝術中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成就而獨樹一幟。教學內容是中國園林的起源、發展;中國古代園林的的分類: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結合古人造園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原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具體介紹具有代表性的幾類園林形式頤和園、拙政園、水繪園等,啟發學生體會中國古代園林的特點和優點,激發學生保護園林藝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中國古代園林的種類、特點及代表作品。

(2)結合例項瞭解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思想和原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四個活動來完成本節課。通過中國園林的概況瞭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賞析活動打基礎;拙政園的賞析讓學生掌握一些賞析的方法;頤和園與凡爾賽宮的對比,突顯古代造園精神;如皋水繪園的描繪使學生感情的得到昇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以及保護園林遺產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通過幾個經典性的園林瞭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構成要素,自然環境及人工環境的山水、建築物及特殊的文人內涵、園林內的樹木花卉、園外的景觀-------。是如何達到人與自然地和諧,"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事例啟發學生愛護園林遺產。

學情分析:

前面一段時間鑑賞課的學習,特別是前面一課《皇權的象徵--故宮建築群與天壇》讓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歸納、判斷的能力和鑑賞園林藝術作品的能力。但是農村高中的學生由於外出旅遊觀光的機會少,知識面狹窄,所以學生課前要預習及收集相關古代園林的知識和圖片。

另外以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他們創新意識,主動參與探究學習。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宛自天開--古代園林藝術》。

學生帶課本以及課前準備的資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階段(媒體短片欣賞)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前一節課我們共同學習過以木結構為主要特色的體現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國古代建築,故宮,天壇-------。今天我們同樣學習我國古代建築藝術遺產中的一顆明珠--中國古代園林藝術。

【設計意圖】通過幻燈片的欣賞讓學生了解中國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加深回顧上一課學習的內容,初步感受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為了解欣賞中國古代園林藝術打下基礎,激發學生對園林藝術的興趣。

二、發展階段

活動一(瞭解思考):中國園林的概況(幻燈片放映並講解)。

園林的歷史:

中國園林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是西周的靈囿,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園林,到明清兩代成為造園的高峰時期,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造園的鼎盛時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

造園藝術的原則:

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塑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築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色。這與"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一致的。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莊子曾說:"山林歟,皋壤歟,使我欣欣然而樂歟。"而作為儒學始祖的孔子則把這種熱愛昇華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築、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

園林的分類:

提問:上面我們看了相關園林的歷史以及中國園林的造園藝術的原則,那同學們知道中國古代園林主要分幾類嗎?

皇家園林: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

私家園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個園、寄暢園、豫園-------。

寺觀園林: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及文字的講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加深對園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為接下來具體分析園林藝術做準備。

活動二(感受體驗)欣賞私家園林拙政園。

問題:拙政園的佈局設計中是如何體現中國古代的造園的理念和精神的?(學生討論分析)

教師總結:拙政園是我國"四大名園"之一,是蘇州古典園林建築中最大的一個園林。主要以水景為主,富於自然情趣。在佈局上非常活潑,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佈局。該園的水面積佔全園面積的五分之三,亭榭樓閣,造型輕盈活潑,浮廊緊貼在水面的浮廊倚牆起伏而行,猶如游龍戲水,浮在水面。園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造自然的景色,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並與自然相親近的"天人合一"觀念。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對園林藝術的興趣,把賞析活動引向深入。讓學生了解園林藝術設計的理念和精神

活動三(探索分析):欣賞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頤和園"。

結合教材及學生收集的資料請一位學生介紹一下頤和園,包括頤和園的歷史、景點的佈局設計、標誌性的建築、特色景點等。

帶著問題欣賞西方園林"凡爾賽宮":

討論:作為古代園林的我國的"頤和園"與西方的"凡爾賽宮"在園林的設計原則及審美方面有何異同點?

學生:它們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屬於皇家園林,但是風格上不一樣。凡爾賽宮的設計上很規則,很有現代感。頤和園給人的感覺很隨意,與自然融合,體現"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教師總結:古代建築藝術是審美價值和倫理價值的統一,頤和園與凡爾賽宮同屬於皇家園林,在園林設計上共有的特點是大型建築物佈局嚴謹,體現了等級制度,具有宮廷氣概。但是它們又表現出不同的審美觀念和思想觀念。頤和園把建築通過巧妙地組合與地形和山石樹木互相配合,創造一種富麗堂皇而富於變化的藝術風格。突顯我國古代造園原則"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凡爾賽宮是以中軸線對稱、均勻、規整式的園林佈局手法。造園風格被稱作"勒諾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爾賽宮巨集偉壯麗的外觀和嚴格規則化的園林設計是法國封建專制統治鼎盛時期文化上的古典主義思想所產生的結果,幾百年來歐洲皇家園林幾乎都遵循了它的設計思想。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的拙政園的賞析,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析頤和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然後再通過頤和園與凡爾賽宮不同園林的比較,使學生更能清晰地體會中國古代的造園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活動四(課堂拓展)憶水繪園

伴隨著輕音樂向學生展示如皋水繪園的美景。

水繪園位於如皋縣城東北隅,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水繪園是蘇北平原上一顆璀燦的明珠。水繪園以水為貴、倒影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園言志,以園為憶、並融詩、文、琴、棋、書、畫、博古,曲藝等於一園的特色,又足以說明它原來是一座饒有書卷氣的"文人園"。

通過幻燈片展示再結合同學們自己對水繪園的記憶描繪出你心中水繪園的景象。

找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師總結:同學們手中表現的水繪園各有特色,都很美。希望同學們能用實際行動保護我們的園林藝術

【設計意圖】作為如皋的名園水繪園,學生基本上都遊玩過。通過憶水繪園環節,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引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錶達能力,增強保護園林的情感。

 三、本課小結

中國古代園林藝術是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園林藝術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總體性、綜合性很強。

它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園林建築,在世界園林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評價方式

縱向評價,採用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和自我評價的綜合評價方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全方位評價。

橫向評價,注意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公平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尋找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五、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流程的安排是以四個活動(瞭解思考-感受體驗-探索分析-課堂拓展)為主線,思路清晰,節奏緊湊。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控制好知識的深淺度,合理地利用課堂開創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使學生既有興趣學習又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體會到身邊有很多美的東西存在。

合理利用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學習,幫助他們拓展思維,放飛思想。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本課的教學主要是圍繞民間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瞭解民間美術與普通人的生活之間的重要關係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入手,讓學生認識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品,這些作品的審美價值與其他美術作品相比毫不遜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民間美術的一些常見形式、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民間美術與人們的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2.民間美術的主要類別。

3.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

4.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間美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區,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它是一種自發性的美術形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積累中,為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美術門類。

本課主要圍繞中國的民間美術這一主題來展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能夠自覺地保護這一傳統。教材通過大量的圖片和一些深入淺出的論述,向我們分析了民間美術的內涵以及一些相關的知識。首先指出,民間美術紮根於人們的具體生活,甚至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與人們對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密切相關。在這方面,教材就民間美術的種類以及與生活的關係列舉了若干圖片,目的是讓學生對此有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材進一步指出民間美術的價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徑;

②它體現著勞動人民質樸、自然的創造力,有著專業美術不可替代的價值;

③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為人們帶來一些風格獨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⑤它是藝術家們重要的靈感源泉之一。

接著,教材又進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以及它們的內涵,列舉並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例項。

2、教學目標

理解民間美術與人們的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瞭解民間美術的主要類別;認識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瞭解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a .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

b.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瞭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可以找一些錄影資料來給學生觀看,尤其是關於本地民俗的資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舉的一些中國現代導演拍攝的電影中涉及到民俗與民間藝術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所具有的巨大價值。讓他們在體驗中意識到民間美術的重要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美術的重要門類,也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認識並且注意保護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議學生分小組來完成,去圖書館查詢本地區的資料或者詢問一些長輩。如果條件允許,在本地區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間美術形式被保留下來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集體活動的形式來進行現場調查與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運用自己製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居室,然後與同學們交流裝飾居室時的構思與所產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學生對本地民間藝術耳聞目染較瞭解。但對其它民族民間藝術瞭解甚少。

2、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學生可以運用自己製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居室,然後與同學們交流裝飾居室時的構思與所產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瞭解民間美術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促使他們瞭解多種美術形式。引導學生製作一些簡單的作品,提高他們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民間美術的一些常見形式、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能力。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式

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