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國中歷史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文思屋 人氣:1.0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中歷史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中歷史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1

一、背景說明:

“岳飛抗金“是舊教材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五章 第一節《南宋與金的對峙》中的一個子目。在最初的教學設計中我把引導學生感受岳飛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感和評價岳飛作為了重點,為了突出這個重點,我對本目進行了如下的設計:首先強調指出南宋最著名的抗金英雄是岳飛,學生介紹岳飛生平,學生閱讀課文,總結歸納岳飛的抗金事蹟,如“郾城大捷”、“精忠報國”、“十二道金牌”、“莫須有”等,結合岳飛的抗金事蹟,關注岳飛的命運,組織學生分析宋高宗殺害岳飛的原因,以及導致岳飛悲劇命運的深刻歷史原因,最後引導學生用唯物史觀正確評價岳飛。

在七(2)班授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對岳飛的興趣非常濃厚,完全超過了我在其他班級中所遇到的情況。我剛提到岳飛的名字,馬上就有同學說,他死的太窩囊了,真不值!看到學生的情緒如此激動,我忽然想到岳飛作為愛國主義精神的象徵,對於國中學生的教育意義由此切入,不是一個很好的視角嗎?於是我立刻佈置了一個題目:岳飛為什麼會死?我打破了教材的順序,對教材內容重新進行了整合。我首先把岳飛命運的終結方式呈現給大家——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宋高宗和秦檜加害,並指出岳飛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抗金事蹟世代傳頌,直到今天,提到岳飛這個名字總會讓中華兒女心中的愛國激情盪漾。其次,我又以該題目作為線索,充分利用課文,挖掘教學資源,設計了一系列層層推進的問題,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二、過程描寫(“岳飛抗金”片斷):

1、我首先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到形容岳家軍的語言,利用這些語言分析岳飛的抗金表現。“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說明岳飛領導有方,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成為抗金斗爭的主力軍。

2、其次,引導學生根據教材中嶽飛講過的兩句話,分析岳飛心理的變化,教師提出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分析、討論解決問題,體驗岳飛的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感。學生們很容易便從教材中找到了這兩句話:“大家努力殺敵,等到收復失地後,再與各位痛飲慶祝勝利!”;“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問題:功指什麼功?表現在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歸納岳飛抗金的主要事蹟,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戰,不僅使南宋的同志得以穩定,還重創進軍主力,奪回許多失地。為什麼岳飛認為“十年之功“會“廢於一旦”?請學生講述十二道金牌的史實,引導學生分析,十二道金牌的含義,並思考:“宋高宗為什麼連發十二道金牌,目的何在?岳飛有沒有退兵,為什麼會退兵,為什麼在收到十二道金牌後岳飛才退兵?為了幫助學生思考,便於解決這個問題,我請學生做了一次假設:“假設你是此時的岳飛,你該怎麼辦?”有的學生非常乾脆,說我就不退兵,看他們能怎麼樣?反正我手中有兵權。他的話一出,立刻得到了一部分男同學的支援,可也引起了一些同學的反對。反對方說岳飛根本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他是個忠臣。經過幾輪的舌槍脣戰,反對方的支持者越來越多。激烈的爭辯使學生認識到這是宋高宗和秦檜的陰謀,此時的岳飛已經因為戰功顯赫而遭到同僚的嫉妒,同時也成為宋高宗和秦檜他們謀求偏安的障礙。而一方面他痛恨宋高宗和秦檜的陰謀使得痛失抗金的大好形勢,使得多年抗金的成果毀於一旦,前功盡棄;另一方面身為南宋的官員和一名忠君的愛國將領,又不得不聽從皇帝的命令。岳飛在內心十分矛盾和痛苦的情況之下,不得不退兵。他的退兵,是無奈的退兵,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退兵。

3、再次,組織學生對“岳飛為什麼會死,你怎麼看待岳飛和岳飛的死?”的問題進行討論?問題一提出,教室便象炸了鍋一樣,因岳飛遇害而情緒低沉的學生再次七嘴八舌的發表個人的看法,有的說宋高宗和秦檜太無恥,有的說岳飛的死太不值。大家對岳飛的遇害非常不滿,既對宋高宗和秦檜的卑劣行徑表示不恥,又為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扼腕嘆息。我在這時及時介入,指出每一位歷史人物的行為都發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歷史環境之中,具有歷史侷限性。在對岳飛進行評價時,一定要放在當時大的歷史背景之中去理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超越歷史,超越當時的社會現實。岳飛抗金雖然代表了當時反抗女真貴族暴政的南北人民的利益,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宋高宗和秦檜只求求和偏安,岳飛已經成為他們求和道路上的強大阻力。

4、最後,師生齊讀岳飛的《滿江紅》,再次體會岳飛盡忠報國的愛國情感。

三、說課反思: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岳飛是一面愛國主義的象徵,為世代景仰;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岳飛又是一座精忠報國的豐碑,被四海傳頌。塵封的往事雖然如過眼雲煙般逝去,但岳飛盡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卻鼓舞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這段歷史深深吸引了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既對岳飛英勇的抗金事蹟而透露出敬重、崇拜的心理,同時更為他的報國之志無法實現,最後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的命運而扼腕嘆息。經過重新設計和改動,從總體效果上看“岳飛抗金”的教學活動,應該是很不錯的。在相對有限的時間裡,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了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大膽發言,激烈爭辯,使得岳飛的形象越來越清晰,通過對岳飛命運的關注,深切地感受和體會岳飛的愛國情感,對岳飛這個歷史人物能有比較恰當的評價。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收穫:

1、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對教學設計及時進行適當的調整變動,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體現了二期課改的新理念,從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上做到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2、以問題情境的創設作為主導教學內容的線索,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層層推進的問題設定,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由於岳飛抗金阻止了金兵南下,有利於南方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安定,受到人民的崇敬;而宋高宗和秦檜卻殘害忠良,謀己私利,不顧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岳飛的命運是時代的悲劇。尤其是“假設你是此時的岳飛,你該怎麼辦?”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到了頂點,學生積極發言,大膽設想,課堂上出現了第一個爭論的高潮。

3、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岳飛為什麼會死,你怎麼看待岳飛和岳飛的死?”將教學活動推向了第二個高潮。學生的情緒通過討論再次得到了釋放,毫不掩飾對南宋政府統治者的鄙夷和對抗金英雄、盡忠報國的岳飛由衷的讚賞,以及對岳飛悲劇命運的惋惜,此時,教師及時介入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用唯物史觀分析歷史事件和評價歷史人物。

4、最後以師生齊讀岳飛的《滿江紅》的方式,再次感受作者對抗金大好局面及抗金形勢未來發展的樂觀展望,體驗岳飛準備收復失地的壯志豪情。學生們在聲情激越,氣勢磅礴的韻律美中感受岳飛掃蕩敵寇、還我河山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學生的情感因岳飛的愛國感情而昇華、激盪,在朗朗的頌讀聲中愛國的主題在學生的心中,慢慢浸潤,徐徐昇華。

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2

一、說重難點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重點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國古代曆法和詩人屈原。瞭解我國先秦文字的演變,天文、歷史、醫學和音樂的成就。

本課的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曆法和詩人屈原。這三點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而且影響至今。學生應重點掌握。

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曆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是本課難點。首先,古代科技史、文學史和文學方面的知識教師掌握也不全面和系統;其次學生這方面的知識也不充分,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設計直觀,通俗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說教法

1、利用有關“文字起源”的課前提示引入新科。

2、“文字的演變”,內容比較堅深、抽象,儘量用一些具體形象的材料,儘可能通俗的講解。指導學生讀課後“自由閱讀卡”,幫助學生理解甲骨文的價值。

3、“天文、曆法和醫學成就”,目的是本課的難點。學習遠古祖先觀察、記錄日、月等天文現象的內容,將大小字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用事先剪裁好的圓月模型演示全食、偏食現象,學生直觀瞭解天文現象。

在學習曆法時,拿出農曆本,讓全班學生觀看,知道一年是多少月、多少天,知道陰陽合曆。讓學生寫出24個節氣中的一部分,最後,教師用事先寫好的24個節氣的全稱由學生朗讀一遍。

在學習醫學時,在學生理解了我國古代醫生診斷病情是用“望、聞、問、切”的含義後,由師生扮演醫生和病人,對四種診斷進行表演。使學生直觀、形象瞭解四種病情診斷的含義。

4、“屈原和鍾古之樂”。一、粗略介紹一下屈原生平;二、師生共同歸納出《離騷》的文體、內容和寫作特點。

三、說學法

1、注意梳理知識。本課內容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指導學生在課後根據三個子目按類別表格歸納學習內容,也可讓學生打亂書上結構,按朝代時期總結這一階段的文化成果。通過按類和順應兩次梳理、加工知識,提高駕馭知識的能力。

2、試作探索和研究的嘗試。學習本課後,引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例如;分析常見漢字的構造方法,探索中國古代樂器的演進過程。總之,通過對一個問題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四、說教學程式

1、利用“文字起源”的課前提示引入新課。

2、對“文字的演變”,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古代甲骨文的“象形”文字演示出來,學生猜是什麼字,然後寫成現代字。

3、“動腦筋”:觀察上面的三個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樣表達意思的?

4、“天文、曆法和醫學成就”,用象形、直觀的模型,二十四節氣和師生編演歷史小劇,使學生了解這些成就。

5、“屈原和鐘鼓之樂”一目,介紹屈原生平和《離騷》的文體、內容和寫作特點。對編鐘作簡要介紹。

6、完成練一練,活動與探究。

五、說教學效果

通過對本課學習,學生觀察圖片,總結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變趨勢,做課後“活動與探究”練習,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詳細瞭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課上承第18課《三國鼎立》中吳國對南方經濟的開發,下啟南方經濟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開發,為以後講述南方經濟在南宋時期全面超過北方做好了鋪墊。本課介紹了西晉的短暫統一,少數民族的內遷、淝水之戰以及江南地區的開發,始終圍繞著民族融合與社會發展這一歷史線索,在經歷了長達300多年的巨大歷史災難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歷史進步因素。由此可見,本課在上下章節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學目標:

依據:

A、國中歷史教學大綱有關要求

B、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知識水平

知識與能力:

(1)學生通過學習,瞭解西晉、東晉、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史實。以及淝水之戰的時間、背景、經過和影響。

(2)學習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農業、水利、手工業等較快發展的史實。

(3)知道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人心的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4)通過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瞭解到自東漢末年以來由於內亂不已,戰火遍野,北方人口大量逃亡,形成了人口流動,其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長,是我歷史上罕見的,它促進了民族融合,使我國人口布局日趨合理,也開始改變了北方黃河流域為重心的經濟格局,從而促進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程序,為國家的重新統一和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分組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進一步瞭解閱讀歷史地圖的方法--通過圖例讀地圖,感知歷史地圖中一些直觀的有效資訊。

(2)組織學習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一方面有利於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另一方面用“問題解決”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歷史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3)通過創設歷史情境話題:“假如我生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會不會南遷?”讓學生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的嚴重程度,並對新知識進行遷移。

(4)啟發學生思考“如果你是西部大開發中的一位建設者,西部開發應注意什麼?還必須具備什麼條件?請你為家鄉的發展出謀劃策。”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指導學生關注本地的歷史,關注身邊的歷史,懂得學習歷史以更好的為現實服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探究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過程中,認識到和平、安定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

(2)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北方人口大量南遷,除戰亂因素外,還因為北方長期以來過度的土地開墾和森林砍伐,使得人們嚮往資源豐富的江南地區。因此進行知識遷移時,要讓學生具備“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的環境意識。

3、本課重點:“淝水之戰”和“江南地區的開發”

4、本課難點:闡明江南地區開發的因素

5、關鍵點:人口南遷,淝水之戰成為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

採用小組先研讀“江南地區的開發”圖,從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情況入手,突出“江南地區的開發”這一教學內容。以引導學生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為主線,將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淝水之戰視為背景原因來處理,既抓住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二、教材處理

1、學情、知識點的心理因素分析:

對於剛從國小畢業跨入中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更有許多奇思妙想,既需要及時鼓勵,也需要正確引導。而且學習習慣處於轉型時期,認知也基本上處於感性認知階段,需要不斷的予以啟發、提示。經過半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學生掌握了歷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和辯證看待歷史人物及簡單的評價。就本課而言,理解西晉的興亡和淝水之戰並不困難,難就難在理解西晉滅亡的後果和淝水之戰的影響成為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因此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順序,精心設計匯入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研究問題的興趣,並連續設問,這樣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之後,把他們的好奇心引到現實中來,用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如何開發西部、建設家鄉?”這樣學習歷史的目的就達到了。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歷史學科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所以,教學中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歷史的因果關係等思維方式講述歷史、學習歷史的方法很好,可是這樣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對學生思維的挑戰。

教育學的研究來看,具有挑戰性思維的問題,能夠極大地調動人類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最終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我大膽地調整了教材的順序,將教材的第三目調到最開始講授,將前兩目調整到後面來學習,既先講江南地區的開發這個“果”,後談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將因果關係的慣性思維方式,改變為逆向推理思維方式,由結果探究原因,挑戰學生的思維,力求讓學生在挑戰中以積極主動的狀態學習本課內容。

三、教學方法的採用:

1、採用問題教學法

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定了若干個問題,以圖說文,聯絡現實,讓學生在討論中,在教師的引導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啟發式教學法

採用啟發式教學法,講、讀、觀察相結合,通過學生思考來突破課文難點,以學生髮展為中心。

3、自學討論,師生合作教學法

提倡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終身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這是新課程的最終目的,我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活動時,力求在這方面有一定的體現和反映。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運用多媒體課件,提供有關歷史資料,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的印象。

5、加強學科滲透,增強學習歷史的現實性

歷史的內容包羅永珍,學科間的知識是相互滲透的,需要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實現知識遷移,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順應教改趨勢。如淝水之戰前後蘊含三個成語故事,引導學生講出來,就是語文知識的滲透,探究“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時,就要啟發學生從地理的角度來考慮。

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的第二節內容。《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這一單元講述了隋唐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況。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因此,是我國封建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文化對世界特別是亞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學者們公認的“中華文化圈”的總體格局就是這時候形成。所以,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具體到本課,本課介紹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的統治,使唐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的景象,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啟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再者,貞觀之治上承文景之治、開皇之治,下接開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學好本課,還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掌握封建社會盛世這個專題知識,為當今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借鑑。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

①通過學習,瞭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②掌握“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過材料分析和歷史故事,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培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採用多媒體展示影檢視片,引導學生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係。

通過分組討論“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 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

(2) 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為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讀書的決心。

▲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鑑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於國中學生,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說教法

歷史知識的掌握離不開教師的教授,所以講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本節課還要採用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練習法等。

▲說學情學法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慾強,思維活躍,所以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分析資料,培養他們自主獲取資訊能力。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因為七年級學生知識積累較少,還未形成正確史觀,所以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初步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約3分鐘)採用故事引入法導課。選用“魏徵逝世後,他的家人託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徵未寫完的奏章” 的故事匯入。該故事緊扣本課內容,可以實現有效匯入,同時因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點,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附故事:魏徵逝世後,他的家人託人給唐太宗送去一個魏徵未寫完的奏章。上面寫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壞事。人,有好人壞人,任用好人,則國家安泰,任用了壞人國家就要大亂;朝中大臣之間有愛有憎。往往對他愛的人,只看見長處,對他憎的人卻只能看見短處,這是不正確的。應當是:能看見所愛的人的短處,看到所憎人的長處。如果這樣,就能去掉真正的壞人,任用好人,天下就興旺了。”唐太宗看了這段話以後,非常感動,他對大臣們說:“今後,我難免會遇到這樣的事,你們把魏徵的語言寫在笏上,看到我有錯時,隨時給我提出來,幫助我改正。”

然後通過設計過渡語:唐太宗為什麼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他統治的時候,唐朝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現在我們來學習本課內容。來匯入新課(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一)、唐朝的建立(略講)

1、通過設計問題:① 隋朝是怎樣滅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一目的內容,找出答案。讓學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時間和都城,(教師板書概括)

2、讓學生髮問,師解疑釋難。

(二)、“貞觀之治”(重點)

新課程倡導“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DD瞭解表現DD探析成因”這樣的脈絡予以教學該目內容。

先用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過程,前車之鑑,勵精圖治,成為一代明君,形成“貞觀之治”的局面。然後聯絡藉助教材第九頁第一段的內容,指導學生理解“貞觀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現。

而在探析“貞觀之治”的原因時,我擬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合作,並在教師的引領下,概括出5點原因,並板書出來。此後,教師可以以史為鑑,聯絡時政(點到為止)繼這個環節結束後,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讓學生認識到治世局面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讓學生知道,這也是“貞觀之治”得以形成除開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

完成了該目教學任務後,我選取《課課精練》(練習冊)和近些年的會考習題中的一些對應題目及時鞏固知識,提高效果。同時,也可藉助習題彌補完善本課教學,對題目的解答,關注層次教學,因材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有意讓差生體驗成功,樹立信心。

(三)、教學“女皇武則天”

(1)放映《大明宮詞》有武則天登基場面的電視劇片段,讓學生知道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時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則天。教師加以點評,讓學生知道“儘管武則天是一個爭議很多,眾說紛紜的歷史人物。她專斷、剛烈、愛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對歷史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武則天的政績主要有哪些?”由此要求學生讓閱讀教材後歸納,得出答案。而後教師進一步引用郭沫若對武則天評價:“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這句話的意思是她為後來的開元盛世開闢了道路,弘揚了貞觀之治。她不失為一位有作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來論證。

(2)同步鞏固:當場完成《課課精練》中的適應題和摘錄的會考相關考題予以鞏固訓練

(四)、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

引用范文瀾先生的話“唐朝只有兩個半明君”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半明君是誰,並說出理由。這樣處理,既可以複習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正確認識,也為下課教學設定了懸念。

三、全課總結 用歌謠進行總結:

(一)

唐太宗 李世民,隋亡教訓記在心, 輕徭簿賦重生產, 君臣廉潔又勤政,

“房謀杜斷”重賢能,虛心納諫用魏徵,政治清明國強盛, “貞觀之治”真繁榮。

(二)

唐朝有個武則天, 後宮之中掌大權, 晚年稱帝國號周, 唯一女皇她為先,

弘揚“貞觀”有政績, 引出“盛世”到開元。

四、課外作業: 設計一張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佈置下一課的預習提綱。

▲說板書設計:一、隋亡唐興

1.隋煬帝的暴政 2.李淵建唐代隋(618年) 3.李世民登基(626年)

二、“貞觀之治”

(一)“貞觀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貞觀之治”的原因:

1.以隋為鑑,以民為本 2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3.勤於政事,善於納諫 4.精兵簡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舉

三、女皇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巨集貞觀)

國中歷史說課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評委,親愛的同行,您是否已經久違了國中時代?今天,讓我邀請您一同走進妙趣橫生的國中歷史課堂。大家好!我是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的趙姍姍,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1課《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我將從理念、教材教法、學情、流程和反思五個方面為您展示這一課。

一、轉變理念

歷史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國中歷史的課堂教學卻不是暮氣沉沉的。墨守成規的傳統教學漸行漸遠,全新的教學理念因對學生個體需求的尊重而誕生,創設生機勃勃的課堂成為每位教師的理想。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力避“教”和“學”的簡單相加,努力追求師生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教學新格局,嘗試構建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師生關係,實踐引導者、促進者與欣賞者的角色。

二、解讀教材

實現了教學理念的轉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也會隨之改變。我認為,《國中歷史課程標準》已經將教材的定位從單純的知識傳承載體轉變為有效學習的輔助工具,教材的功能須通過教師的設計與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方能體現。

從地位與作用看:本課居於第二單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的第三課,既對兩宋社會風貌進行了總體描述,又從中體現了民族融合的重要主題。

從內容與目標看:(知識與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將瞭解宋代社會生活的大概風貌,包括當時流行的服飾、飲食的主要特點、居住條件和房屋建築的樣式、交通工具、文化娛樂活動以及節慶風俗等,並通過辨別宋代社會衣食住行各方面變化,嘗試從圖片、詩詞等資料中捕捉有效資訊,領略宋代的社會風貌,從而使自己的識圖能力、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的到鍛鍊,並且運用聯絡和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的發展,認識到文化是特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理解宋代社會生活發生變化的原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對宋代社會風貌呈現出萬千氣象的原因的討論中,學生將在教師引導下發現豐富多彩的宋代社會生活,是宋代高度發達的社會經濟的體現,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結果,同時還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傳承性,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強。(過程與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我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直觀感性的材料,儘可能拉近歷史與他們的距離;創設情境、讓全班同學帶領卡通人物“遊覽”東京,體驗宋代的社會生活,力爭將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融入愉快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和學生都將有目的、有計劃的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每個關鍵環節留下自主學習的痕跡,為課後小結做準備。

從側重點看:宋朝的服飾變化與瓦子的出現可能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較難理解的內容,我將之視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為解決這兩個環節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一方面:為學生提供適量課外材料,為他們通過觀察、比對,主動歸納宋朝服飾的時代特點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緊扣課本,嘗試從中為瓦子的種種特徵找出依據,幫助學生及時、科學地使用教材這一學習工具。

三、分析學情

課程改革的衝擊下,歷史課堂已經不能封閉自為。我的教學物件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天真活潑,好動、好奇、好問,早已經通過網際網路、圖書館、影視作品、報刊雜誌等各種渠道接觸歷史,他們更喜歡直觀有趣的歷史資料,並且樂於參與教學,善於想象。進行本課教學時,他們學習過了宋朝時期各民族政權並立及民族間交往的相關知識,瞭解本課的歷史背景;還初步具備了閱讀、分析、比較史料的學科能力,為參加本課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做好了準備。由此,我得出結論:學生學習本課的知識、能力與心理準備已經充分。.

四、展示流程

停留於設計層面的教學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實踐教學設計的過程令我興奮,也令我成長。接下來,我將逐步展示我的教學流程。

第一步:知識鋪墊

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宋代社會風貌的歷史背景,我和學生一同簡單的回顧過往所學的知識,包括兩宋時期漢族及少數民族政權的更迭、民族間交往等,其間,我使用白板的遮屏功能,暫時遮擋課題,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使知識回顧更高效。

第二步:輕鬆匯入

展示本課主題之後,我為學生播放新近上映的動畫片《麥兜響噹噹》的片段,主要內容是基於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3D動畫,初步展現宋代市井生活的畫卷,課堂氣氛立刻輕鬆、愉快起來,學生興趣盎然。

第三步:自主選擇

看完短片,我向學生請教卡通人物“麥兜”與短片中的主角“麥子”是什麼關係,並詢問:同學們是否願意帶著麥兜一同見識其祖先生活的真實世界,得到肯定的答覆後,顯示今天的學習遊歷任務:宋代的“衣”、“食”、“住”、“行”、“娛”,為學生創設情境並提問大家想最先了解兩宋時社會生活的哪一方面。我會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感受“我的課堂我做主”。

民以食為天,在實際的教學中,絕大多數學生和我都首選瞭解兩宋的飲食文化,隨後我們將進入對宋代飲食的學習。這個自主選擇環節的設定消除了學生與我的距離感,他們發覺:在生活上師生是完全平等的,這將為後面的教學活動營造更加民主的氛圍,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參與教學活動。

第四步:互動學習

由此開始,學生進入了本節課學習的主體部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將分版塊,通過各種預設的活動、使用電子白板,逐步完成對兩宋社會風貌的認識與總結。我的教學預設是隨機的,下面我依據實際教學中學生的選擇順序逐步講述這節課的教學流程。

1.兩宋的“食”:

【教師使用白板資料庫】將事先準備好的食物圖片和名稱拖放到螢幕為學生活動做準備

【學生活動1:】【學生使用白板】遊戲“猜猜猜!”——請學生使用電子白板將圖片拖拽至相應的名稱。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標是通過一人上臺操作,全班學生共同出謀劃策,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其大膽嘗試、積極交流。

【學生活動2:】說說飲食——自主歸納兩宋飲食特點

完成前一個活動後,我引導學生迴歸課本,結合課文內容與我提供的課外素材,結合政權更迭、社會性質等知識討論、歸納宋代的飲食特點,得出隨著政權南遷,主要的食材發生了變化、華麗美味的食物僅屬於統治階層等結論。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在白板上將飲食的特點填寫完整。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將使用電子白板把自己的學習所得與我預設的板書相結合,同時,學生板書的頁面將留存在電子白板的資料庫中,成為最後我回顧本節課學習的重要素材。

2.兩宋的“衣”

服飾是一個時代主流思想和審美情趣的體現,兩宋服飾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所在,在這個版塊裡,學生將通過三個活動發現宋代服飾深受經濟發展、民族融合和封建思潮的影響。

【學生活動1:】以“衣”取人——依據服飾為圖中人物的身份高低排序

學生們都明白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我以一反常規的表達,引起學生的好奇,並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相關知識,仔細觀察圖片,大膽猜測圖中人物的身份貴*。學生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不僅運用了本課所述的有關宋代服飾的知識,還運用了封建社會不同階層生活境遇的差距等知識。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還會進而得出剝削階級被消滅後,服飾也不再體現著階級的差異。

【學生活動2:】各抒己見——評價纏足、說說你最欣賞的美

纏足陋習的真實圖片和大文豪蘇軾對小腳之美的詠歎之間形成的強烈對比是最能激起學生討論的素材,在活動中,學生不僅能明確的判斷纏足是否美,還能將國中政治課中關於培養正確審美觀的內容與歷史學習相滲透。

【學生活動3:】看圖識變——觀察圖片,發覺宋代服飾的變化特點

觀察圖片、獲取資訊是歷史學科能力的一部分,學生在對比和交流中發現宋代服飾的動態發展及主要特徵。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在白板上將宋代服飾的變化及特點填寫完整。

3.宋代的“娛”

日常的娛樂與節慶活動是宋朝的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它既屬於統治階層又屬於廣大市民與農民,它基於宋代物質文明水平的上升,且包含深邃的傳統文化。該板塊我組織了以下活動:

【學生活動1:】【學生使用白板】我說《元日》——播放節日圖片及《元日》詩文,請學生自己上臺為同學們解讀詩中展示宋朝節日風俗的詞句

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主動學習,還將自己的探究成果與大家分享,當了一回小老師,學習的自信和主人翁意識自然得以增強;講述過程中,學生還結合自己的發言使用電子白板的繪畫功能標明要點,動手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均得到了綜合訓練;講述完畢,我給予學生即時的、熱情的讚揚,激勵大家更積極地投入後面的活動。

【學生活動2:】認識“瓦子”——迴歸課本,探究瓦子的祕密

認識“瓦子”、理解“瓦子”娛樂兼營商業的特性又是一個難點,教材上精煉、明確的表達為學生學好這一環節提供了支援。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閱讀與分析所得的結論在白板上將宋代精神生活的主要內容填寫完整。

4.宋代的“住”與“行”

住房的變遷,出行方式的增加充分反映了兩宋物質文明的進步,

【學生活動:】【學生使用白板】圖說“住”與“行”——學生使用白板的繪圖功能將兩宋不同種類的交通工具、房屋在《清明上河圖》的區域性圖上標出,並使用截圖的功能將之分類排列。

第五步:溫故知新

1.溫故

學習歷史知識的途徑很多,《清明上河圖》便是一幅形象的宋代風俗畫卷,我設計的圖說“住”與“行”活動,把課堂教學這個舞臺再度還給學生,讓他們再度體會到積極參與教學的樂趣與成就感。此外,我還使用聚光燈和放大鏡功能根據學生的自由發言,協助臺上學生辨別和尋找,真正做到師生共同探究,並從一個欣賞者的角度來評價大家的學習成果。

【學生使用白板】填寫板書——學生依據自己的發現與歸納將“住”與“行”的主要內容填寫完整。

第五步:溫故知新

1.溫故

【教師使用白板目錄】——使用白板目錄回顧本課所學

傳統教學中對全課的回顧多為教師講述,在這課中,我藉助白板自動生成的頁面,把學習活動成果——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板書一幕幕呈現,此舉令學生很是興奮,在此過程中既鞏固了知識,又感受到了收穫的樂趣,進而為以後的歷史學習培養興趣。

【學生活動:】【學生使用白板】大家來找茬——運用所學知識共同完成為短文改錯的任務

改錯是近年來在各地會考中普遍出現的一種新題型,我設計了為某位同學的短文改錯的活動,仍然由學生操作白板的繪圖功能自主完成,使之嘗試運用新知,感受自己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

2.知新

【學生活動:】趣味探究——問題1:探討為什麼纏足陋習被人們摒棄而傳統節日風俗卻流傳至今?問題2:動畫片中麥子在宋代使用信用卡、開超市都失敗了,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為了使本課的學習得到有效的延伸,我預備了兩個課後探究問題讓學生選擇探討,意在引導學生感悟出人類進步過程中歷史背景對社會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至此,課堂教學活動全部結束。

五、反思教學

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後,我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踐進行了及時的總結和反思。

從教學設計的實施看:我預設的各版塊活動多次為學生創設主動學習、展示自己的平臺,同時配合和電子白板手寫文字、彩色繪圖、資源相簿、白板目錄、放大鏡及截圖、遮屏、聚光燈等各種功能,有效的調動了學生投入教學活動,引導他們步步構建知識,一定程度體現了學生本位的教育理念,基本實現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從學生活動的情況看:學生參與意識強烈,對於教學中的遊戲、討論表現得十分積極,此外,他們對使用白板組織教學倍感新鮮與興奮,並樂於嘗試使用白板和展示自己的操作過程,使學習更加積極主動、輕鬆愉快。尤其在本課回顧的過程中,白板生成的目錄成為讓學生最有成就感的教學資源,令他們學習歷史的信心和興趣倍增。

從裝置使用的角度看:我在教學設計中所用的只是其功能的一部分,我認為只要以把握教學新理念為前提,經過潛心研究和精心設計,應該可以使電子白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例如:互動功能可以即時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資源庫可以成為教材的有力補充,生成性資源可以長久保留以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從而為全面評價學生提供依據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會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力爭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更廣闊的活動空間,更徹底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