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生物必修1說課稿

文思屋 人氣:2.11W

生物是高中理科生的必修學科,也是理科生的大學聯考重要科目。在高一打下生物學習的基礎對對考生來說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高中生物必修科的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生物必修1說課稿

第四章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說課稿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本節課是新課程教材第四章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並不難掌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資料的能力。

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組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座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資料的解讀能力,即資訊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說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型別及特點。 b.正確解讀座標資料圖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特點不太明顯,主要強調積極思考,主動自覺。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4.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物件是高一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瞭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子跨膜運輸例項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並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群體討論,並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 提出問題→ 解釋原理 →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複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

匯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⑴什麼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麼樣的分子不能通過?⑵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 ⑶觀察此圖,聯絡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出答案。

教學說明: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臺,為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說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於細胞來說,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進行小結: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麼相同點 有什麼不同點 ③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為什麼被稱為被動運輸

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多媒體展示物質逆濃度跨膜運輸的現象,並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提出問題:為什麼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並利用舉出生活例子 上下坡運東西來解釋主動運輸需要能量,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這些物質進出死細胞還能進行主動運輸嗎 主動運輸對於生命現象有什麼重要意義?學生總結和講述補充得出主動運輸的意義。

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上述過程中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說明:該部分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並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講練結合:練習1看圖回答,引導學生理解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的不同點,識別主動運輸;練習2通過對典型座標圖所呈現的曲線理解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規律,從不同角度加深對三種運輸方式的理解。組織學生分析,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 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教學說明: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充套件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解讀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免疫系統吞噬大分子異物的過程,得出胞吞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血球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 顯示有關動畫、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絡。 (四)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 2、隨堂訓練(課堂練習)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六、總結反思

本節課比較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法,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部分內容本身並不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鬆,但是如果不把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在解題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在分組討論中,雖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還是從多角度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由於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花費時間,容易出現前緊後鬆或是前鬆後緊的情況,因此在時間上應當注意控制。

第五章第四節 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舒說課稿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對它的認識過程,

能力目標:通過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學習和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階段和暗反應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領悟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和綜合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通過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養成良好的生物素養。

學習光合作用過程中,滲透物質與能量,光反應與暗反應之間辯證關係,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

點。

【教學重點】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和暗反應過程及相互關係。

【教學難點】

光合作用的過程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光反應與暗反應比較表。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比較法、分析法、講授法等相結合。

【教學策略】

首先,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研究歷史,沿科學家的發現思路作一次思想的探究,通過討論、歸納、總結得出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接著,在學習光合作用的具體過程時用圖解方法逐步講解各反應過程。注重光反應和暗反應的聯絡與區別,特別是物質和能量的變化的過程、發生的部位和條件。讓學生明確在這兩個過程中每一個物質變化的來龍去脈和相應的能量轉化過程。以便從整體認識、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整體過程。最後,引導學生根據光合作用整體過程探討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從影響因素中得出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強度的措施。使知識得到遷移和應用。

【教學過程】

【教學效果評價】

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這一部分,讓學生分組分配好任務,每一組負責一個科學家的發現過程及分析,先自學並查詢有關資料,再小組討論歸納,課堂用來展示歸納並解答疑難問題。學生模擬了當時科學家的發現過程,興趣濃厚,把自己置身於科學家的研究過程中,體會了科學家探索科學的方法,其他同學通過提問方式加深了對實驗的理解和分析,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

光合作用的過程這部分相對比較難懂,學生學起來感到困難,先讓學生自學,對這一部分有個大概的瞭解,再通過完成光反應和暗反應的比較,更進一步理解光反應和暗反應,再通過疑難解答掌握光反應和暗反應的關係,最後通過視訊再現光合作用的整個過程,讓微觀的生命過程直觀化,有得於學生對光反應和暗反應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主體,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只是起到組織者和引領者的作用,這樣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樂趣。

最後由學生暢所欲言,說說由光合作用過程聯想到了什麼,學生髮揮聯想、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科學的動態觀,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激起,充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設計特色】

本節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探究性學習為主體來獲取知識,強調了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培養,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通過分組學習和討論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這是本節的顯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