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創業指導>

送給準創業者的六條忠告:別盲目往圈裏跳

文思屋 人氣:2.03W

1、你的想法不是一個好想法:只有活下來的纔是想法。

送給準創業者的六條忠告:別盲目往圈裏跳

很多初有創業想法的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有了一個解決生活問題的想法,而且想到自己的技術又能夠實現,便以爲這是一個好想法,但其實還差的很遠。當下有許多商業比賽,參賽者們能在其中挖掘和解釋基本理念,分析市場。最後由專業人士從可行性到發展前景的角度決定獲勝者,而它的核心,並不是簡單評價好與不好,而是看其理念是否高效地投入市場。比如,在近期的美國休斯頓編程馬拉松上,獲得前幾名的多是與現有資源相匹配的,如類似於二維碼的聲音控制碼是源於 Microsoft Azure開源項目,而二維碼快速付費則與Ebay和Venmo相關。這樣的項目往往並不是在解決生活中明顯的問題,而只是對現有產品做出便捷的升級,具有較快的市場基礎,而且因爲基於行業主流,在進入市場之前就有了損失較小的退路。

2、你不是在和同行競爭:時代的方向和有限的資源決定了你的對手。

當下,已經很少有人在用PDA甚至電子詞典,他們並不是被同行淘汰,而是在整個行業硬件一體化、資訊數字化的過程中被併入了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掌上電腦和電子詞典雖然逐漸少了,但是在線辦公和網絡詞典仍使用頻繁,互聯網化打敗了可便攜化。在科技整體轉型的過程中,已經變成了行業與行業之間的互相淘汰。

不僅如此,科技創業公司在這樣的問題上更加明顯。同樣有一個身邊的例子,休斯頓在去年年底舉辦了“Startup Houston”的一項聚集創業者進行展示和融資的活動,在這裏,無論是各行各業都要被拉上同一個平臺被評價。最終,一個在線理髮預定的平臺獲得了一百萬美金的融資,而一些很能促進專業科技發展的公司結果卻不盡人意。很簡單的道理,現在促進生活便捷化的服務類應用越來越多,在投資人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自然會選擇符合市場趨勢和需要的概念進行支援。而科技創業公司們所考慮到的必須得不僅僅是如何做出超越同行的創新,更需要將自己放到全行業上評價。

3、你的科技專業也可能成爲障礙:科技再專業,也要受到不專業的考覈;投資人並不一定專業,用戶看到的技術也與你不同。

當把一項專業技術提升到一個更廣的平臺進行評價,在將專業翻譯成科普語言的時難免會出現資訊的損失。投資人很難對一項自己不確定的技術進行投資,他必須得全面瞭解並且理解到你的理念才能決定這對他是否有收益。而從用戶的角度來說,你的用戶雖然可能是專業的使用者,但大部分也不是專業開發者。他們會以專業的眼光去衡量你的功能,但是不一定能夠以專業的態度接受你的方式。

拿前一陣比較熱門的“55度杯”舉例,前期宣傳中“搖一搖就能獲得55度溫水”的神祕概念吸引了不少眼球。卻在去年年底受到了質疑和“解剖”。當時網絡上大部分的聲音是“55度杯”並不是如宣傳那樣只要倒水進去都能變55度,並且原理也很簡單,央視最後也介入調查,表示只是“普通鋁合金夾層中放置大量鹽水”。於是杯子的神祕性被打破,因爲和消費者期待的高科技相去甚遠,差點演變成洛可可設計的一次信用危機。然而仔細想想,運用一些物理知識,如果有任何一個杯子可以隨時讓水的溫度升高或者降低到55度,又沒有外接能源,從能量守恆的角度都是不可能的,必定要涉及其他的能量儲存和轉換。再者,即便是人們可以輕易地透過解剖杯子逆向發現其中的原理,從開發者的角度來說,要做到將最後溫度控制在55度,還要考慮瓶身設計整體重量和安全標準,都是傾注了大量的'技術支援。所以關於這次時間,一檔電視節目上曾有評論發聲,當產品受到質疑的時候,不要先去道歉,因爲這樣做就是辜負了開發人員的心血。

如何將專業的產品背景轉化爲讓受衆信服的高科技,這也是每一個科技創業者需要面對的壓力。

4、你很可能不會成爲那20%:“二八定律”在科技行業並不奏效。

當人們在關注這個行業有多少崛起的團隊,便不能忽略其中有多少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實際上,人們通常所說的行業“二八定律”在科技創業行業並不適用。就近年世界各地的大小機構的統計來看,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的成活率只有2%左右。據研究機構CB Insights統計,從2010年至2013年,創業公司基本會在最後一輪融資之後的20個月內倒閉。在所有失敗的創業企業中,一半以上是融資小於 100萬美元的小型企業,融資達到2000萬美金以上的佔10%。從行業上看,70%是互聯網企業,10%左右則爲手機應用公司。報告還指出,對於大部分的科技創業公司,如果沒有被Google、Microsoft、Yahoo等大公司收購,那麼等待他們的命運將註定是赤裸裸的死亡。而且科技行業的更新換代快和相比實體經濟較低的成本,讓這些公司們來的快去得也快,僥倖心理在這裏難以立足。

5、市面上的幫助只能給你信心,並不是機會:創業孵化器不是慈善機構,大部分是在資源增值的基礎上提供幫助。

草根創業的大風越刮越猛,行業大佬們讓人們開始覺得即便我什麼也沒有,進入了那些孵化器,接受了培訓也能夠開出公司,有不錯的收益——這樣就大錯特錯了。這裏就不得不提到西方和國內創業模式的不同,西方主要是透過項目的篩選,集中高強度的培訓推出創業團隊,而國內是着重以政策優惠吸引人才,對前景的發展考慮較少。雖然現在的創業園中也有了較爲成熟的創業培訓,但是仍然只是基礎的知識。而36Kr和果殼網的創業項目,雖然於西方的創業系統類似,提供針對性的幫助,但也要經過層層篩選。所有這些都不能爲一個毫無背景和缺少準備的團隊進行高效的幫助。

另一方面,行業大佬們口中的支援草根創業也不是腰包做慈善,而是有助於企業發展的戰略。例如近兩年新聞不斷的京東,從花邊新聞到公司上市,還加大了在影視媒體的曝光率,前一陣又身陷電商信譽危機。它的“衆創大學”從公關的角度來說,是提升企業形象的一次行動,增加曝光度,並且能夠吸引到相關產業的合作。而作爲商業地產商的毛大慶,在推出他新的以不動產功能多樣集合的孵化器的同時,更是一次在孵化器內部拉取商機的好機會。他們對草根創業者的幫助一定是有的,至少給予了他們去嘗試的自信,但是具體有多大,仍然取決於團隊的概念和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