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名著讀後感>

讀《水滸傳》有感(通用15篇)

文思屋 人氣:1.0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水滸傳》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水滸傳》有感(通用15篇)

讀《水滸傳》有感1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施耐庵寫的,他是元末明初著名作家。《水滸傳》是由民間傳說、話本和雜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勞動寫出來的。

《水滸傳》有許多故事如: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吳用、晁蓋智生辰綱等精彩故事。其中,我最喜歡武二郎景陽崗打虎這個故事了。

武松想去探望哥哥。走了幾天,他來到了陽谷縣,在一個叫“三碗不過崗”的酒店喝了十五碗酒,便要走,店主說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老虎,武松不怕,拿起哨棒便走。走進樹林,武松酒勁上來了,看見一塊大石頭就睡。這時, 突然颳起一陣狂風,“撲”的一聲從樹林中跳出一隻大老虎,武松見了老虎大叫:“哎呀!”那老虎飢餓難耐,縱身往武松身上一撲,武松一閃,閃在老虎的身後那老虎將腰胯一掀,又被武松躲過,老虎見沒掀著他,大吼一聲,將鐵棒似得虎尾,倒豎起來,猛的一剪,武松用哨棒一打卻打成了兩截,老虎咆哮著翻身又一撲,武松用手就勢揪老虎,對老虎拳打腳踢,打了六七十拳後血流成河。老虎打死了,武松也沒力氣了。不相信武松把老虎打死了,他們見了之後目瞪口呆歡天喜地地抬著武松下山了。第二天,武松領了錢,分給了大家。過了幾天,武松在路上遇到哥哥武大郎,讓哥哥到自己家來住,他嫂嫂潘金蓮不喜歡武大郎,見武松相貌堂堂,常挑逗他,武松很生氣。過了十幾天,武松到東京公幹。潘金蓮和王婆、西門慶,用砒霜毒死了武大郎。等武松回來後,聽說武大郎死了,就把這件事查了個水落石出,他憤怒至極殺了他們,然後去自首。十個多月後他來到了十字坡和張青結為兄弟。

看完了這篇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武松為民除害、武藝高強的精神。我們的學習中的困難就像這隻老虎,只有努力學習,勇敢向上,通過自己學到的知識、技巧,成為學習上的英雄。

讀《水滸傳》有感2

《楔子》裡寫洪太尉誤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妖魔"之際,正是"天下太平,四方無事之時"。豈知這個"太平",已是天下紛亂的開頭,太平里正孵著北宋的滅亡。

這個"亂"字是怎樣從"太平"裡孵出的?只因官的一個"貴"字。《水滸傳》開頭就把這官的"貴"譜活活畫出。受朝廷重託去請張天師祈禳瘟疫的洪太尉,才走了"三二里多路"便"腳痠腿軟",起了怨言:"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蔭而臥,列鼎而食,尚兀自倦怠,何曾受這般苦!"官貴必民賤。官何以顯貴?官驕顯貴,官尊顯貴,官富顯貴,官侈顯貴,官霸顯貴。當官的驕尊富侈霸,做民的豈能不水深火熱,當牛做馬?官越貴民越賤,物極必反,泰極否來,載舟的水就要覆舟了,昇平的歌舞也就成了葬禮的序曲。和洪太尉同朝的大臣范仲淹的那句名言,顛倒一改,似可做專制體制下官吏的真實寫照了:"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

讀《水滸傳》有感3

要說什麼書最好看,我會果斷地選擇《四大名著》,要問最喜歡哪一本,我當然會說《水滸傳》。

《水滸傳》,在施耐庵的筆下描繪的生動鮮明,描寫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每一個都神勇無比,一心為民。這些英雄好漢們聚在一起,在梁山上無憂無慮地生活,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一起為貧苦的老百姓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創造美好的明天。可當時的宋朝無比黑暗,好漢們一心熱血,報效國家,可被奸詐小人所陷害,弄得有家難回,只好上梁山。宋江為了兄弟們的前途,為了不再揹負“梁山賊寇”這個罪名,就進城招安了。可誰又能想到,朝廷裡的奸臣為了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計的陷害忠良,使一個個好漢戰死沙場。

最後宋江和李逵被逼喝下毒酒緊緊抱在一起的那一幕最讓我感動,他們雖不是親兄弟,但勝似親兄弟,他們有著純真、深厚的兄弟情,彼此坦誠相待,沒有二心,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又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嗎?現在社會雖然是民主、和平的,但生活中還是有很多醜陋的人和事,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或錢財不惜欺騙、傷害別人,不惜破壞人間最美好的情意。有的人為了一點小事就發生爭吵,不顧別人的感受。我們難道就做到了嗎?在學校裡和同學打架,為了一點小事就吵吵嚷嚷,不懂得謙讓、友好相處。在家裡不聽爸爸媽媽的話,經常對家人發脾氣等等。

偉大的經典名著帶給人的影響是能伴隨人的一生的,我從中瞭解到了許多的知識,領略到了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正如高爾基所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以後會多讀一些像《水滸傳》一樣的中國文學名著,瞭解更多的歷史,瞭解更多的知識。

讀《水滸傳》有感4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累呀!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自從晁蓋坐了頭把交椅,梁山泊成了“唯怕官司不怕天”的好漢們的天堂,有盧俊義、關勝、宋江、武松、吳用、黃信、林沖、李袞、孫明、楊志……108位好漢。雖然個個稱不上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裡白條張順水性奇佳、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個個都是人中奇才。

梁山泊中的108位好漢約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要數“智多星”吳用,你可別看他的名字叫“無用”,聽上去是沒有用的意思,但是他足智多謀,能耐可大了:他用蒙漢藥麻倒“青面獸”楊志,智取了生辰綱。用計謀打敗祝家莊,捉回了祝龍、祝虎、祝彪等人。立下了許多戰功,深受梁山泊好漢們的尊重。

在我看來,《水滸傳》不僅僅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還是一本歷史書。

讀《水滸傳》有感5

《水滸傳》是一本膾炙人口的名著,記敘了梁山泊好漢的一段傳奇,寫出了梁山泊好漢的人生百味。並將大宋王朝奸臣掌權,皇帝昏庸無能的混亂形勢和人民不了紛紛起義的社會現象以梁山泊好漢為線索展現得淋漓盡致。

整本書圍繞著“忠義”二字展開,梁山好漢那個不是因朝廷而落草為寇,雖為寇,卻始終堅守忠義。那“替天行道”的大旗,飄揚在他們的心上。何為忠?對國家忠,對人民忠;何為義?為朋友兄弟兩肋插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問世間能有幾人做到?而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哪個不是忠義雙全的好漢?招安後,為了國家,他們奔赴戰場,收服田虎、王慶、方臘,一百單八將卻損失慘重。英雄可嘆兮,誰說他們的一生不是一首悲壯的讚歌?

雖說一百單八將我個個佩服,但我認為宋江是功過摻半。宋江樂於助人,為人仗義,救許多英雄好漢於水火之中。身為領頭人,他給兄弟們樹立了忠義雙全的好榜樣。但宋江也有缺點,他太相信朝廷,殊不知奸臣作亂,即使是皇上能拿他們有何辦法?正是因為這種思想,宋江將他親手壯大的梁山泊又親手毀掉。雖落下了忠義的好名聲,但不值。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好漢那種不摻雜任何利益的生死之交,那種情誼讓人羨慕。也讓我看清了如兔死狐烹般殘酷的朝廷制度

好一幫梁山泊好漢!好一段梁山泊傳奇!好一本《水滸傳》!

讀《水滸傳》有感6

在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我最欣賞《水滸傳》。

《水滸傳》中講述的是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被官軍的腐敗逼上梁山,後來得到皇帝招安,征討方臘,最後悲壯結束的故事。在故事裡面,每一個人物都有著不同的鮮明性格,就連書中僅出現一次的牛二,一個滾刀肉的形象寫得惟妙惟肖。

在108位好漢中,“鐵牛”李逵是造反精神最為徹底的一個。上了梁山,李逵的`要求就是“殺去東京,奪了鳥位”。一聽到要招安,李逵就踢翻桌子大叫:“招安,招安,招什麼鳥安!”甚至把朝廷的聖旨撕個粉碎。可以說在《水滸傳》中,除了及時雨宋江,家喻戶曉的就只有我們的黑旋風了。他雖愛殺人放火,但對宋江是赤膽忠心,令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和黑旋風的性格差不多的還有二龍山的頭領,《水滸傳》一開始就出現的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是一個嫉惡如仇,專好打抱不平的人物。“禪杖開啟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是他一生行事的準則。

除了這些大將,其餘的小將雖沒有太多筆墨描寫,可是仍然可以突顯武將的性格。比如鼓上蚤時遷雖然只是在文中出現幾次,但其“骨軟身軀健,眉濃眼目鮮”的形象卻栩栩如生。

不過《水滸傳》畢竟是封建時代的作品,其婦女觀是不可取的。顧大嫂綽號“母大蟲”,扈三孃的綽號倒沒什麼貶義,但是宋江一句話就把她嫁給了本事不濟又好色的王英。

讀《水滸傳》有感7

在這個寒假中,我讀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他成功塑造了108為位好漢的形象。

這108位英雄好漢,都是因為朝廷被逼無奈而上梁山的。正是這108位好漢對朝廷懷恨在心,才使得他們有了動力去反抗朝廷,起義成功。 我喜歡《水滸傳》裡的魯智深,他赤手空拳便把鎮關西打得沒氣了,但是魯智深並沒有害怕,還說:“哼!別裝死!今天我就饒了你!”說完,還大步大步、看上去很有氣勢的走了。

如果換成我,我連打都不敢打他。 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李逵。他粗中有細。又一次,一位農民告當地財主搶了自己兩畝地,土財主聽了,給了李逵兩張銀票,希望寬恕自己。李逵知道地主肯定搶了地,就問:“這位農民說你搶了他四畝地,你認嗎?”財主一聽,立馬上了當:“四畝?我才搶了兩畝!"說完,李逵就叫人把財主拉下去,打了一百大板。李逵十分喜愛梁山。

有一天,李逵收到一封信,看到一半,就把信撕成兩半,原因只是上面罵了梁山一句話。李逵英勇無比。一次,宋江和戴宗正在法場上,馬上要執行死刑。李逵立刻衝過來,見官就砍,最終救下了宋江、戴宗。

讀《水滸傳》有感8

合上那本厚厚的書,抬起頭來,彷彿梁山就在眼前。我仰望那漆黑如墨的夜空,仰望那舟般的明月,仰望那夜空中遙不可及的108顆星......

歷史彷彿在眼前重現。

北宋末年,狼煙四起,烽火連天,民不聊生。

八方好漢,四海英雄,起義梁山,美名永傳。那梁山一百單八將,在宋江的帶領下,衝下梁山,廣納賢才,號召八方,想要推翻當時政權。一百單八將各盡其能,各顯神通。戰場上,他們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生活中,他們情同手足,義字當頭。他們義無反顧,他們拋灑熱血。他們秉承著“天地不容奸黨”的信念勇往直前!他們創造了屬於他們的情義時代!現代社會早已不再是那個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封建社會,而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新時代。不會再出現像這一百零八位英雄一樣的人物,但是他們的精神是我們現代人所需要的,所缺少的。

對國,忠義為先;對家,道義為前;對他人,信義當頭;對自身,正義在首。心在山東身在吳,漂洋過海漫嗟噓。

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水滸傳》的故事,早已終結,但關於“義”字的情分,才剛剛開始......

讀《水滸傳》有感9

不必說宋江和柴進的仗義疏財,單說李逵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就足以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都擁有一份令人敬佩仗義。他們都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在所不惜的勇氣,實在令人動容。

我試想,假如讓《水滸傳》的英雄豪傑來到現代社會,應該會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們吧?因為,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但是思想卻在大後退。因為這個社會太多勾心鬥角,人人爾虞我詐,時刻生活在擔心被別人算計的陰影下,導致他們都將自己的心重重地裹上蠶繭。那種仗義出頭的氣概大概早已被他們埋到心底最陰暗的地方了吧。他們從不像這些綠林好漢般掏出心窩來跟你做兄弟。所以他們不相信好漢們會真的待人真誠,疑心稍重的人還可能誤會成他們別有用心,口蜜腹劍,其實是想加害於自己。

《水滸傳》,綠林好漢的那種分甘同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精神,現在已經消失得蕩然無存了,沒有人會再帶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去幫助別人。即使是朋友有難,需要幫忙,他們也要經過久久考慮,才決定幫不幫。在街上看見需要幫助的人,也只是冷眼相看,一副“事不關己,己不留心”的漠然的樣子。我還記得有一則新聞,令我記憶猶新:一位老太太摔倒在地上,路上的行人只是看熱鬧般的圍觀,還有的打電話報警,竟沒有一個人下手去扶起老太太!他們都怕如果自己去扶起老太太,就可能會被人冤枉是他推倒老太太。那難道他們就沒有想過幫老太太檢查一下,看看有沒有受傷,或者扶老太太坐起來的嗎?他們都只顧著自己,難道這不是”人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典型社會寫照嗎?在別人困難時,第一時間就想到自己會不會被連累,也未免太過於自私了吧!誰能像史進對待素不相識的王進那樣呢?要整治的不僅是人們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心態,改變人們的素質!

羅夫·瓦爾多·愛默森說過: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幫助了自己。若果幫助了他人,自己也會獲得一份滿足感,不要再做無謂的看客了,不要再做冷眼旁觀的路人了,掙脫自己心中的蠶繭,破繭重生,當別人有難時,不要吝嗇自己的熱心,學會像《水滸傳》中的好漢們,做一個正直不阿的人吧!這就是我看完《水滸傳》之後的感受。

讀《水滸傳》有感10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後,我感覺這本書裡面的人物的特點就是有“義氣”。

像無用、花榮等人自殺身亡,也是體現著這種“義氣”。魯智深身上也同樣具有這種忠義之氣。他得知林沖被高俅陷害發配滄州充軍時,一路悄悄跟隨、暗中保護,在野豬林捨身救了林沖一命。

但我覺得剛剛的忠義之氣,是一種為朋友、為兄弟拔刀相助的俠義之氣,而魯智深身上卻還存在一種正義之氣。

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會中,金翠蓮父女被鎮關西百般侮辱,淪落街頭。當時,魯智深是朝廷的命官——提轄,當他得知這件事後,正事憑著這種正義之氣救了金翠蓮父女。他打死鎮關西是處於深思熟慮的,如果他不管這件事,完全可以升官發財。

魯智深的這種正義之氣在現實生活中也有。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見有一個小女孩在路上走,沒有看見一輛貨車正朝她駛來。眼看著貨車要撞上她了,一位中年男子“嗖”地一聲撲倒了小女孩,救了她一命。

記得在汶川大地震時,有一位叫談千秋的老師,在三位同學逃不出教師的生死關頭,他不顧自己,把三位同學推進了課桌下。同學們生還了,可是談千秋老師卻走了。

我們應該有那種正義之氣,不需要做什麼大事,只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就好。

我們應該向魯智深學習,學習他的見義勇為的精神!

讀《水滸傳》有感11

最近,我讀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水滸傳》是一部以宋朝時期一支起義軍為題材的古典文化小說。書中講述了宋江等人因遭到朝廷陷害和壓迫,被逼無奈上了梁山起義,最後歸附朝廷,卻被高球等人謀害致死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作者生動形象地勾勒了一百零八位個性鮮明的綠林好漢的形象。

我從宋江身上,看到了寬容大度的品質。想當初,他遭受朝廷的迫害,被逼無奈上了梁山。今天,當他面對自己的仇敵朝廷的將領——呼延灼的時候,他大度的接受了來自敵方的將領。他卻絲毫沒有顧忌這個會不會是朝廷的陰謀,絲毫沒有因為朝廷給他帶來的傷害,而把呼延灼趕出去。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學習嗎?這種人,難道不值得讚揚,不值得敬佩嗎?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義”字。這從許多地方可以看出來:武松為了哥哥而殺了嫂子和西門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處處都體現了一個“義”字。

所以,在這本書中,我不僅學到了歷史,還學到了許多可貴的精神。

讀《水滸傳》有感12

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能;她很無助,在這個陌生的地方她的手腳都不知道往哪裡放,她很不自然。讀《水滸傳》有感作文只有能夠真正做到心平氣和,才會叫每一個平淡的日子慢慢地生動起來,才會頭腦清醒地去審視自己,才會把一些名利得失看成過眼雲煙,才會去幹自己想幹也能幹的事情。

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受到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故事。讀完此書,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和“義”。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裡的情節:當時林沖被髮配滄州,差點被兩個衙役結果了性命,最後多虧魯智深一路跟蹤,拔刀相助,救出林沖。本以為很平安,可朝廷又讓林沖看管滄州城外的山神廟,陸虞侯等也暗自跟蹤過來。在山神廟,當時天下著大雪,颳著大風,林沖要去買酒,保暖身體,回來的路上,偶爾聽見陸虞侯和富安設計圈套害自己,最終林沖被逼殺他們。這不就是“忠”和“義”嗎?

令人崇敬的好漢們哪,我將銘記你們於心;令人髮指的小人們哪,我將憎恨你們到死;可歌可讚的巾幗女哪,我將敬佩你們千年;梁山泊的一百單八將,你們為了自由,為了擺脫軍官的束縛,無畏地抗擊,勇敢地殺敵,無論你們成功與否,我都是為你們加油打氣的支持者。祝君好運!

讀《水滸傳》有感13

在《水滸傳》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情節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林沖由於偶然躲過了陸虞侯,高太尉的一次又一次的殺身計,最後,在著了火的草料廠前,他把一切的怒火發洩在陸虞侯,差撥,富安身上,殺害了上述三人,逃之夭夭。林沖的血性和憤怒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林沖何嘗不能忍一忍呢?蘇軾有言:“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之所抉擇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後半句描寫韓信最宜,韓信受胯下之辱而不怒,目光長遠,終成大業,是真正的勇。而林沖,雖說那時很難忍住心中怒火,但他應該考慮到真正要置他於死地的是高太尉,並非上述三人,如果他一時忍住過去了,裝著已死在熊熊大火中,以後尋得良機,刺殺高太尉,可以終報大仇。

而林沖沒有,在三人死於林沖刀刃之下之時,我想說的是林沖之勇,只是停留在匹夫之勇這個層面上,林沖也並非真正的好漢。同時,與林沖有相似經歷的武松,血濺鴛鴦樓,宋江,怒殺閻婆惜也是這樣,匹夫不等於好漢。

這些《水滸傳》中好漢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們嫉惡如仇,他們是一位大俠,是真正的英雄!

讀《水滸傳》有感14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記敘一些古代歷史人物和英雄事蹟。書中的一些故事情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王進、魯智深、林沖、武松等人物十分令我欽佩。

這又要說到宋朝哲宗皇帝在位期間,有個喜歡舞槍弄棒、不務正業的人,但是卻踢得一腳漂亮的毯,名叫高球。後來當了大官,由於人品極壞,吃喝嫖賭,被告到官府,捱了板子後逐出京城,後來哲宗帝大赦天下,高球可回京城。一天,高球被太尉差譴去送綢緞給哲宗天子的弟弟端王。高球到王府時,恰遇端王正在府內同幾個人踢毯子。過了一會兒,有個氣毯“騰”地飛起來,端王沒接到,卻滾到高球腳下,他斗膽使個鴛鴦拐,把毯踢給端王,身姿優美,踢毯準確,深受端王喜愛最後被提撥為太尉。高球上任那天他的下屬官吏都來參拜,高球一點名,唯獨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未到。王進知道,這位剛上任的太尉原來是當年城裡的無賴高球,曾因作惡多端被自己父親痛打過。便與老母商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於是王教頭帶著老母到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避難。

經略府的提轄——魯達,因看不過自稱“鎮關西”鄭屠戶蠻不講理地對待金老漢和其女兒,故去找鎮關西。由於魯達性情過急,將鎮關西打死。鎮關西死後才知道自己殺了人要吃官司,便到五臺山文殊院落髮為僧修行寺院長老將其改名為魯智深。由於魯智深是個粗人,在五臺山上屢犯寺規,不過清規戒律。最後被長老趕出寺院。幾經波折他最終在大相國寺看園子種菜。

林沖——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燕領虎鬚,氣質非凡,被稱為八十萬禁軍教官林沖。然而英雄也得受難,在與花和尚魯智深吃酒論武時,見丫鬟慌張跑來向林沖報告,自己的娘子被欺負了。林沖急跑去將無禮者打得鼻青臉腫,方後得知無禮者乃高球義子,所以看在其為教頭份上從輕發落,支配遠地。

武松——身高八尺,濃眉翹起,體健如十頭牛,背刺紋身,身著半邊虎皮衫。以自己英勇的膽識打死老虎,為民除害。

能屈能伸的王教頭王進,路見不平撥刀相助的花和尚魯智深,蒙受大難但又頑強的豹子頭林沖與膽識驚人的打虎將武松,他們不僅是古代的英雄,也是“現代”的英雄,他們英勇無畏為現代的我們做好榜樣,即使蒙受奇恥大辱也能屈能伸。但古人也有不對的地方,我們應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閱讀《水滸傳》,你將一飽古代英雄人物的風采,也會受益匪淺。

讀《水滸傳》有感15

《水滸傳》是我們都十分熟悉的名著,從小就一直閱讀著這本書長大。但每個時間段、每個時間點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而我也想通過再一次閱讀來分析一下宋江這個人物的領導能力。

首先,從一開始宋江表現出來的並不是自己的領導能力,反而是他的義氣和仗義。要知道,後來被逼上梁山的眾多英雄,基本上都是將“忠”、“義”看得無比重要的豪傑。江湖中的交友方式,也是看這個人是否稱得上“兄弟”二字。不說為兄弟兩肋插刀,也差不多。只有這樣願意為兄弟犧牲的人,才能讓他人將他視為過命之交。而我們都知道,書中與宋江有所謂“過命之交”的英雄不在少數。這也都是因為宋江自身的仗義。這與柴進的仗義疏財還有所不同。宋江似乎是將自己的真心擺在各兄弟面前,不說寫海誓山盟,但他對兄弟們的情誼卻又似乎日月可鑑。人人都渴望得到知己和好友,但在當時那個動盪的年代,朝廷中並非任人唯賢,而是奸佞當道。所以人人渴求的除了自保以外,還有就是人人都希望能夠擁有“兄弟”,能夠擁有真的稱得上兄弟的兄弟。所以宋江的出現像是解救了無數條失落、孤獨的靈魂。他們開始有了生的希望,也開始明白只有兄弟在身邊,自己才能有用武之地。

其次,宋江很會做人。他知道各個兄弟的脾氣秉性,所以他善於做這個中間人,去調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現實生活中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兩夫妻都很難保證一輩子不吵不鬧,更何況是一群沒有血緣關係、性格迥異的人。所以梁山泊也是常有口角發生,但宋江作為首領,他就要擔負起調節好兩人關係的責任。他要成為一條紐帶,將兩者誤會解開,還要將兩人系得更緊,以免再有類似的事發生。

最後,宋江不是一意孤行的人。他善於聽從大家的意見,集思廣益。雖然在“招安”這一問題上,大家很難達成共識,但他也在聽取兩方面意見,然後結合利弊選擇出一個適當的決定。擁有一個能聽得進別人想法的領袖,是“手下們”的福氣,也是“手下們”甘願成為手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從上述三點來看,宋江的領導能力是出色的,也是值得後人效仿、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