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培養學生的民族音樂之情論文

文思屋 人氣:4.78K

內容摘要:本文從運用奧爾夫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民族音樂之情及民族音樂在實踐中的運用三個方面論述了學校教育中民族音樂的興趣培養及其重要性。

如何培養學生的民族音樂之情論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 民族音樂 奧爾夫教學法

目前,我國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素質教育,而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素質教育也使學校音樂教育的目標更為明確。中學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藝術具有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擁有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這一目的就不能脫離中華民族的傳統音樂(民歌、民族器樂、戲曲音樂、曲藝音樂)的教育。

民族音樂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集體創造的,它所反映的是最底層最普通人的生活。我國地域廣闊,民族音樂在風格等各方面上都存在著差異。如南方氣候溫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人們聰穎細緻,音樂風格便也委婉秀麗。西北地區石山崢嶸,氣候寒冷,人們生活艱辛,音樂風格質樸中帶著嚴峻和深沉。而學生如果對這些傳統音樂不瞭解不喜歡,整天鑽進通俗音樂的“圈”裡,他們又如何能夠了解社會生活?性情如何能夠受到陶冶?如何能夠審美並創造美?舒曼說過:”要留神聽所有的民歌,因為它們是最優美的旋律的寶庫,它們會開啟你的眼睛,使你注意到各種不同的民族風格。”因此,只有讓學生接觸並學習民族音樂,才能更全面地培養學生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是首要的,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上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呢?

一、運用奧爾夫教學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運用奧爾夫教學法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是最直接也最有成效的一種方式。

奧爾夫教學法是當代世界著名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的教育觀念就是從古老的源頭出發,去革新音樂教育。奧爾夫認為:“教學不是它的目的'地,而是幫助它如何更快更好地達到目的地。”奧爾夫教學法不是把理論做先導,先講為什麼,而是從感知入手,讓學生直接去感知音樂。首先學會怎麼做,然後再去解釋為什麼這樣做。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在快樂教育中把“要我學,要我唱”變為“我要學,我要唱”。換言之,奧爾夫教學法不是致力於教會學生學什麼,而是啟迪發掘學生生來所具有的習性,通過遊戲式、即興性的演奏,通過自然的音樂流露,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通過語言、動作、表演和音樂的全面結合,去學會音樂,掌握音樂,變以前的被動為主動,能夠積極而充滿熱情地去了解去熟悉我們的民族音樂。

二、激發學生的民族音樂之情

我國是個擁有56個民族、具有優秀民族傳統及民族文化的古老國度,各地區的方言極其豐富,蘊含的民歌也極為豐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特點,使用不同的語言,那麼他們的民歌也風格迥異、流光異彩,如東北的二人轉、蘇州的彈詞、天津的快板、北京的京韻大鼓等,不勝列舉。

民族音樂取材廣泛,形式多樣,不同風格的民族音樂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作品內容不同,創作的時代背景也不同,作品的類別、結構、體裁以及所採用的樂器也各有區別。針對這一特點,教師首先要在教授新歌或欣賞樂曲前分析作品。分析時可結合各種作品的地方特點,結合該地區獨特的區域文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使感性與理性得到很好的結合。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了解和喜歡上民族音樂,去熟悉不同型別的民族音樂的特點。這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民俗民歌、軼聞趣事,而且還要讓學生了解到其他的不同地區、不同特色、不同體裁的民族音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便會了解到家鄉的民族音樂和其他地域的民族音樂有什麼不同,無論是在方言上還是在演唱、表演形式上的差異。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民族音樂是與人民生活、工作、習俗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這些民歌曾伴隨著我們先輩春種秋收,伴隨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伴隨著他們的悲歡離合,它們是具有鮮活藝術靈性的生命音符,是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記錄,是具有民族吸引力的價值載體。聽優美的民族音樂會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鄉音之情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三、給學生展現民族音樂的機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把學生喜聞樂見的一些形式與民族音樂教育相結合。如利用最受學生們喜愛的現代舞、流行歌曲等形式,加進民族音樂的內容,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使學生不再沉迷於流行音樂的情與愛上,而是把民族音樂的情感全面充分表現出來。不僅可以大量地選擇民族歌舞,還可以創新地將民族樂器與現代音樂以及電聲樂隊結合起來表演。這樣讓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也有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認識到民族音樂是世界文化遺產寶庫中一顆絢麗多彩的明珠。在這些活動中他們對民族音樂的形式、內容也有了更多的瞭解,加深了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熱愛,學生的民族意識也會得到增強。

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藝術之林中佔有一席之地;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能具有永恆的生命力。我國偉大的音樂家王光祈曾說過:“優秀音樂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態度嫻雅,神思清爽,去野人文,怡然自得,以領略有生之樂。”因此,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是音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走進民族音樂,增強民族精神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我們將不遺餘力地進行研究,為弘揚我國民族音樂奉獻力量。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光榮而艱鉅的任務。隨著科學的發展,外來音樂文化的湧進和現代音樂的衝擊,使相當一部分人忽視甚至遺忘了我們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間音樂。因此,首先我們的專業團體、傳播媒介及音樂工作者要經常廣泛地做宣傳工作,尤其是我們中國小音樂教師更要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不斷地把民族音樂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去。讓我們繼承優秀的傳統,同時兼收幷蓄,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在歷史發展中,不斷獲得文化的更新,思維方式的更新,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綿延流淌,湧動不息,永遠屹立於世界音樂文化之林。

參考文獻:

[1]《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汪毓和著,人民音樂出版社

[2]《中國古代音樂史稿》,楊蔭瀏著,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