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幼兒園音樂教育遊戲化論文

文思屋 人氣:1.42W

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音樂教育遊戲化就是用遊戲化、活動化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對幼兒而言,音樂就是一種遊戲,只有幼兒從音樂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音樂才能成為幼兒的需要,並被幼兒接納。

幼兒園音樂教育遊戲化論文

遊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幼兒還不能把音樂活動當做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審美創造活動,他們只是為了滿足活動需要、因為自己喜歡才進行音樂活動。對幼兒而言,音樂就是一種遊戲。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幼兒只有生活在遊戲、童話、音樂、幻想、創作的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價值。”

音樂教育遊戲化就是用遊戲化、活動化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只有幼兒從音樂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音樂才能成為幼兒的需要,並且被幼兒接納。遊戲化的音樂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為本的教育方式,幼兒在快樂的遊戲與輕鬆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感受音樂的美,享受大膽參與和自由表現的樂趣,並學習一些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一、音樂活動遊戲化,讓孩子樂不思蜀

遊戲化體現在音樂教育的一切活動中,形式、方法、內容都比較自由、靈活、豐富多彩,使幼兒體驗“玩”一樣的感覺,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樂不思蜀。

1.活動內容豐富化,樂在動中。

根據幼兒好動的特點,在音樂活動中,讓幼兒的思維和肢體都積極地運轉。如在節奏創編活動中,用拍手、跺腳、拍肩膀,甚至可以拍小肚子、拍屁股表現節奏;在樂器編配中,拍手可以用什麼樂器演奏、拍腿用什麼樂器演奏等;還有樂器材料的選擇,沙球可以用什麼替代(飲料瓶灌小石子)?手鼓呢(小盤子和小勺子)?三角鐵呢(啤酒瓶)?在音樂欣賞中,用體態律動表現音樂等,音樂活動不是單一地教授音樂知識和技能,而是讓孩子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全身心地在“玩”中表現自己,表現音樂。

2.活動組織多樣化,樂在趣中。

音樂活動的形靈活而多樣。根據幼兒好玩的特點,音樂活動要注意情趣性,要能激發幼兒興趣。例如在《庫企企》的音樂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感受曲風,表現音樂,我們設計了探尋寶藏的遊戲。通過遊戲,幼兒彷彿身臨其境,騎著馬兒,越過高山,跨越河流,歷經千辛萬苦,念著咒語找到寶藏。老師在遊戲中只是一個“領路者”,給予幼兒情感上的滿足,使幼兒自始至終處於一種良好的情感狀態之中。最後,找到寶藏,不但讓幼兒感受了音樂的速度和風格,而且使幼兒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3.表現形式多元化,樂在奇中。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多元化地表現音樂作品,將音樂知識或技能融入遊戲中。如休止符在音樂教學中可謂是一個難點,我們在進行《小肥豬》音樂活動時,設計了一個幫小肥豬拍蚊子的情境遊戲,加上語言節奏的練習“有—蚊—子—啪(拍手)”,讓幼兒感受和掌握最後一拍休止符的時值,這樣一來,幼兒既玩得開心,又能很好地掌握四分休止符的節奏。

4.增強活動探索性,樂在創造中。

幼兒的心理需要,是幼兒發起行動的內部動因。為了滿足幼兒對探究、創新的需要,教師應有意識地經常向幼兒提供探究、創新的機會。在奧爾夫音樂理念中,強調元素性的音樂教育,即元素性的音樂、元素性的節奏和元素性的動作。在音樂活動中,有許多即興創作和創編的遊戲,例如《杯杯樂》活動,就是通過幾個一次性紙杯,讓幼兒進行四拍子節奏的感受和創編,從創編1個四拍到2個四拍,最後進行二聲部的演奏,幼兒就在這幾個小小的紙杯中“玩”得不亦樂乎,同時對2分音符、4分音符、8分音符及休止符的學習和運用表現得積極主動。

5.提高活動自主性,樂在參與中。

音樂活動中沒有旁觀者。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模糊了師生關係,更多的是以角色為階梯的同伴關係。在進行《魔鏈》的教學活動中,讓幼兒聽著音樂跟著老師做動作,在8分音符和4分音符、2分音符轉換過程中,幼兒始終不能掌握,後來利用角色遊戲《獵人和大灰狼》,聽到2分音符節奏就做大灰狼,聽到4分音符的節奏就做小動物,聽到8分音符的節奏就做獵人,幼兒很快就能掌握。

二、音樂環境豐富化,激發孩子生命活力

音樂能帶給人們美的享受,良好的音樂環境更能使人們形成積極的情緒和體驗。音樂環境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

1.選擇音樂素材,營造視聽環境。

在幼兒生活的周圍,充滿豐富多彩的視聽音樂資料,把音樂環境教育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可在幼兒來離園、戶外活動、進餐、午睡前、起床後等各環節播放適宜的音樂,使幼兒生活在一個舒適、愉快的音樂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的薰陶和浸潤。

2.創設活動空間,營造互動環境。

在幼兒園的活動室設定一個供幼兒自主選擇、自發探索、自由操作擺弄的區域,提供豐富的音樂材料,如各類成品或自制的樂器、聽音筒、圖譜、節奏譜、表演道具、服裝、多媒體裝置等,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嘗試使用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最大限度地讓幼兒在自主操作中體驗和建構有關音樂的經驗

3.搭建展示平臺,營造自信環境。

當幼兒對音樂有了一定認知後,他們更願意通過肢體和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我們結合各種主題活動,如“藝術節”、“我的舞臺我做主”、“畢業典禮”、“童話月”等,充分滿足幼兒展示的慾望。每當幼兒看見自己的音樂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他們的自豪就感油然而生,既滿足了幼兒的需要,又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三、音樂教育生活化,培養孩子游戲精神

根據《綱要》和《指南》精神,幼兒園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專門音樂人才,也不在於教幼兒一些簡單的唱唱跳跳,而是為了讓幼兒在音樂教育中受到美的薰陶,美化和豐富幼兒的心靈,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讓音樂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使音樂成為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終身需要,激發幼兒生命和智慧的活力,最終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快樂地成長。

日常生活中的刷牙聲、炒菜聲、各種餐具、炊具的敲打聲等,引導幼兒仔細聆聽、適當模仿,讓他們在不斷探索和創造中,獲得喜悅和成功,增強自信,這就是遊戲的精神。音樂教育遊戲化就是追求音樂與遊戲的有機融合,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以音樂的形象性、情感性陶冶幼兒,使幼兒沉浸在歡樂之中,通過美的滲透,潛移默化地、深入淺出地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幼兒音樂教育不是目的,而是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用遊戲化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能夠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