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國中歷史課的探究性學習論文

文思屋 人氣:2.66W

摘要:“歷史課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在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下,歷史課探究性學習成為一種必然。首先要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其次組織歷史活動,使歷史與現實相結合。

淺談國中歷史課的探究性學習論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探究興趣 探究能力

近年來,在新課改的實施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我校教育教學設施,學生的認知能力,適時、適宜、合理地採用探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習,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一、多媒體技術為歷史課探究性學習提供了條件

網路資訊的多媒體特效能使資訊通過圖、文、音、像等方式處理和生動表達,這些為探究性學習者提供了極大的資訊儲備和研究基礎。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而多媒體在歷史課堂中將發揮極大的作用。它不僅能提供學生大量直觀,形象,生動的資源,而且也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因而我們認為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應大力推廣多媒體教學,將有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

在歷史課探究性學習中,通過網路我們可以登陸和歷史研究相關的網站,蒐集到與研究相關的資料,通過分析比較,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逐步揭開歷史的面紗,得到準確的結論。

二、培養持續探究的興趣,這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首要條件

興趣是學習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獨立持續的探究興趣是一個人在學生時代乃至長大成人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所創新和成就的重要的心理品質。教師有責任努力保持和發展學生與生俱來的探究興趣。在歷史課上,培養學生探究興趣主要有以下三種做法。

1.創設歷史情境,激發探究興趣。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探究性學習中,學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而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虛擬的網上學習環境和鮮活、生動的真實生活的感受,學生身臨其境,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

例如學習《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在講授這節課時,課前組織學生在網上搜索大量青銅器的圖片,把圖片分類,從而總結出在在夏商西周時期,青銅器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而且工藝達到很高水平,由此匯入新課,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分組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激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了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對歷史探究的興趣。

2.提供表演舞臺,拓展探究空間。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講這一類內容時,常規思路即先分析原因,再講過程,然後分析結果。歷史課探究性學習要求改變這種單一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前學生通過網路或者圖書館蒐集大量資料,自主、合作交流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以當時大臣或謀士的身份,開展辯論,課堂讓給學生。

例如,在學《赤壁之戰》時,讓學生先預習,然後搭建一個“殿前辯論舞臺”,讓學生扮演曹操和大臣,課堂中形成了主戰、反戰的兩種力量,脣槍舌戰,展開激烈的辯論。最後歸納出主戰派有以下四個理由:1.曹操本人能謀善斷,胸懷大志,又善於用人,身邊有很多謀士。2.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就顯示了實力。3.如果天下不統一,那戰爭就不會斷。所以曹操有願望統一天下是好事,因為這順應歷史潮流。4.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荊州等地,士氣正旺。如果曹操能利用好這些優勢,這仗定能打贏。反戰派則列舉了許多不利的因素,如1.劉備有諸葛亮等謀士,而曹操的謀士中沒有一個能抵得上諸葛亮。2.孫權手下有許多有勇有謀的猛將。3.孫權、劉備聯合,力量更大。4.孫劉一方擁有長江天險,這對曹軍也是不利因素……學生的爭論過程,就是對這場戰爭的背景、利弊關係、戰爭勝負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動探究的過程,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聯絡學生的生活世界,激發探究興趣。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現在看來它們從時間到空間都很陌生,這給學生帶來了學習上的難度:從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徵來看,他們對歷史的興趣要比對卡通片的興趣淡得多,加上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上課時往往去掉了許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內容,因而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努力將歷史上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現實問題掛鉤,以扣住學生的心絃,吸引學生注意。

三、組織歷史活動,培養“探究性學習”能力

有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與其他學科交叉、與現實生活聯絡學習的能力調查、辯論會等。目的就是通過比較集中的課堂教學活動,系統地培養和強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同時也為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提供參考。我們可以採用教科書中的活動,也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圍繞一定的主題,自己組織歷史活動。我曾設計了這樣一堂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明清長城以後,我對學生布置瞭如下的任務——組織學生到古長城開展尋訪歷史的活動,請各組查詢相關資料,設計尋訪路線,讓同學在最短時間瞭解與長城有關的歷史。

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增進了對知識的瞭解,也學會了活動的基本方法,本身也接受了教育,更主要的是學生的探究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得到了鍛鍊。

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麼有什麼學習比通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的過程中去更好呢?”由此,在教學中改變學生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尋求新的教學內容、學習方式,已成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必然趨勢,這也是課程改革中的一個迫切任務。

參考文獻:

1.面向21世紀中國小新課程方案和各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上海教育出版社.

2.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國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施.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3.戈萬章.走出計算機輔助歷史教學的誤區.歷史教學問題,2003,(3).

4.薛敏.歷史教學在網路環境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歷史教學問題,2003,(3).

5.章稅.歷史研究性學習的資訊科技和網路技術資源支援.中國電化教育,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