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企業管理>

樑衡《夏》公開課教案

文思屋 人氣:1.89W

樑衡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讚的典型觀照物,就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徵和形象上的寓義。

樑衡《夏》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感受夏天的特點,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色寫景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古人云:“春遊芳草地,夏賞碧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四季景色美不勝收,從前面我們閱讀過的三篇美文就可以體會到這一點。今天,在這金黃的秋季,讓我們再次領悟夏日帶給我們的獨特感受, 學習閱讀樑衡先生的佳作《夏》。

或:

在朱自清的筆下,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在老舍的筆下,我們體會到了濟南冬天的溫晴。那麼從樑衡的筆下,我們可以領略到夏的什麼特徵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當代作家樑衡寫的一篇散文《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自讀課文。

要求:1、朗讀文章時,同學們要在腦海裡想象畫面,朗讀時要讀準字音, 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

(課件展示)

2、思考:作者樑衡筆下的夏具有哪些特點?(緊張、熱烈、急促)你從哪些畫面中讀出了夏天的這些特點?作者表達了對夏日怎樣的感情?

萬物蓬勃生長 太陽烘烤 麥浪翻滾 熱風浮動 暑氣蒸騰 農民辛勤勞作

(活動方式:朗讀---思考----交流---評價。)

教師小結:這篇散文用生動形象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寫出了夏日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表達了對夏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6.板書。

景美 人勤

(熱愛) (讚美)

(緊張、熱烈、急促)

三、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1.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喜歡的語段或句子,畫出關鍵字詞,寫出旁批評點。(可小組合作)在朗讀中感悟,深入體會。

(師生互動,與文字對話,交流展示。)

2.教師示例。

作者為什麼把夏日比喻成“爐子上的一鍋水……沸騰一樣”?從那些語句可看出夏的沸騰?(結合課後第一題)

明確: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意思是夏天的特徵已經非常鮮明。課文第二段裡的主要內容就是描寫這“沸騰”的景象。有直接描寫,有間接描寫。

3.結合語境體會,如“烘烤”、“湧”二詞的妙用。

(學生結合課後二題自主合作分析。)

明確:“烘烤”能讓人感到太陽溫度特別高。“湧”是指水或雲氣冒出來,描寫了田野裡麥浪翻滾的一種動態情景,準確形象。

四、拓展延伸

請學生說出自己對夏日的獨特感受

(生生交流。)

五、小結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通過認真研讀、品味, 我們感悟到了作者對夏充滿了喜愛和讚美之情。同學們正處在這樣的一個人生黃金季節,應激情飛揚,在緊張、熱烈、急促的青春旋律中,開創未來美好的明天。

六、作業

對本單元“多彩四季”內容進行整合訓練。

【資料寶藏】

1.描寫夏天的古詩句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約客》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宋•陸游《初夏絕句》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宋•辛棄疾《西江月》

2..《夏之絕句》(簡媜)

春天,像一篇舉制的駢儷文;而夏天,像一首絕句。

已有許久,未曾去關心蟬聲。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嘶啞的祕密聲……應該找一條清澈潔淨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為我聽不見蟬聲。

於是,夏天什麼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並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學史課的時候,突然四面楚歌,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突然叫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我提筆的手勢擱淺在空中,無法評點眼前這看不見,摸不到的一卷聲音!多驚訝!把我整個心思都吸進去,就像鐵沙衝向磁鐵一樣。但當我摒棄凝神正聽的起勁的時候,又突然,不約而同的全都住了嘴,這蟬,又嚇我一跳!就像一條繩子,蟬聲把我的心捆的緊緊的,突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鬆了綁,於是我的心就毫無準備的散了開來,如奮力越向天空的浪頭,不小心跌進沙灘。

夏天什麼時候跨進了門檻我竟然不知道!?

是一扇有樹葉的窗,圓圓扁扁的小葉子像門簾上的花鳥畫,當然更活潑些。風一潑過來,它們就“刷”的一聲晃盪起來,我似乎還聽見嘻嘻哈哈的笑聲,多像一群小頑童在比賽盪鞦韆!風是幕後工作者,負責把它們推向天空,而蟬是拉拉隊,在枝頭努力叫鬧。沒有裁判。

我不禁想起同年,我的小童年。因為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錄音帶,讓我把同年的聲音又一一撿回來。

首先撿到的是蟬聲。

那時,最興奮的事不是聽蟬而是捉蟬。小孩子們總喜歡把令他好奇的東西都一一放到手掌中賞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國小時,上課分上下午班,這時一二年級小朋友才有的優待,可見我那時還小。上學時有四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沿著河,岸邊高樹濃蔭,常常遮掉大半個天空。雖然附近也有田園農舍,可是人跡罕至,對我們而言,真是又遠又幽深,讓人覺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總有好多趟,是從那兒經過的,尤其是夏天。輪到下午班的時候,我們總會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條路,沒有別的目的,只為了捉蟬。

你能想象一群國小生,穿卡其短褲,戴著黃色小帽子,或吊帶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鬆緊帶貼在臉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書包擱在路邊,也不怕掉進河裡,也不怕鉤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腳上一腳下地直往樹裡鑽的那副猛勁嗎?之因為樹上有蟬。蟬聲是一陣襲人的'浪,不小心掉進了孩子的心湖,於是湖心丟擲千萬條繩子,要逮捕那陣浪。“抓到了!抓到了!”有人在樹上喊。下面的人趕快開啟火柴盒把蟬關了進去。不敢多看一眼,怕它飛走了!那種緊張就像天方夜譚裡,那個漁夫用計把巨魔騙進古壇之後,趕忙封好符咒不敢去碰它一般。可是,那輕紗般的薄翼卻已在小孩們的兩顆太陽中,留下了一季的閃耀。

到了教室,大家互相炫耀鉛筆盒裡的小動物——蟬、天牛、金龜子。有的用蟬換天牛,有的用金龜子換蟬。大家互相交換也互相贈送,有的乞求幾片葉子,喂他鉛筆盒或火柴盒裡的小寶貝。那時候開啟鉛筆盒就像開啟保險箱一般小心,心裡癢癢的時候,也只敢湊一雙眼睛開一個小縫去瞄幾眼。上課的時候,老師在前面呱啦呱啦的講,我們兩眼瞪著前面,兩之手卻在抽屜裡翻玩著“聚寶盆”,耳朵專心的聽著金龜子在鉛筆盒裡拍翅的聲音,愈聽愈心花怒放,禁不住打開個縫,把指頭伸進去按一按金龜子,叫它安靜些,或是摸一摸斂著翅膀的蟬,也拉一拉天牛的一隊長角,看是不是又多長一節?不過,偶爾不小心,會被天牛咬了一口,它大概頗不喜歡那長長的扁扁的被戳的滿是小洞的鉛筆盒吧!

整個夏季,我們都興高采烈地強迫蟬從枝頭搬家到鉛筆盒裡來,但是鉛筆盒卻從來不會變成音樂盒,蟬依然在河邊高高的樹上叫。整個夏季,蟬聲也沒少了中音或低音,依舊是完美無缺的聲音。

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聲。

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聲,有雷聲,有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有一首絕句。

絕句該吟該誦,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再唐詩選,不在宋詞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的一首抒情詩。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有點近乎自然詩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遠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它們不約而同的收住聲時,我覺得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好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聲是有翅族的隱士吧!高據樹梢,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遠似近,又似有似無。一段蟬唱之後,自己的心靈也跟這透明澄淨起來,有一中“何處惹塵埃”的了悟,蟬亦是蟬。

午後也有蟬,但喧囂了點。像一群吟遊詩人,不期然的相距在樹陰下,閒散的歇著它們的腳。拉拉雜雜的,它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倒沒有人想作詩,於是浪聲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押韻,他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並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並沒有方向。

我喜歡在黃昏一面聽蟬聲一面散步。走進蟬聲的世界裡,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有時候我們抱怨世界越來越醜了,現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裡,也有所謂的“天籟”。我們只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也太專注於自己,生活的鏡頭只攝取自我喜怒哀樂的大特寫,其他種種,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後退一步看看四周,也許我們會發覺整個圖案都變了。變的不是圖案本身,而是我們的視野。所以,偶爾放慢腳步,讓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瀏覽一番,我們將恍然大悟;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而有什麼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聽聽親朋好友的傾訴,這時我們常有的經驗。聆聽萬物的傾訴,對我們而言,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