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社會工作>學歷學位>

致維吾爾族同胞覺醒書的讀後感

文思屋 人氣:6.07K

作為傑出的人文學者,任繼愈先生提出各個民族“共進”這個概念有重要意義。“共進”包括共同繁榮,經濟的、政治的,以至文化的;但同時還包含共同進步,共同向前發展。

致維吾爾族同胞覺醒書的讀後感

中華民族的整體就是由不斷進步,不斷髮展形成和維持的。日新日日新以及維新和革命,也應該體現在兄弟民族中。漢族和各少數民族在進步和發展上,理論上應該是同步的,儘管事實上不可能。歷史和自然的條件形成的所謂事實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現在發展的不同步上。憲法有條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這兩大自由體現了民族自治的精神,非常重要。但某些解讀或做法卻不一定全面準確,譬如,語言文字上多偏重“使用”,對“發展”多理解為純一和非他,而不注意是否便於交往和溝通;在風俗習慣上,多偏重“維護”而忽視“改革”。從人文學者的觀點看,這兩大自由應該與“平等、團結、互助”聯絡起來解讀。其中最重要的是“平等”。假若在“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的自由選擇上拉大了差別,有可能造成民族間新的不平衡,拉大先進與後進的不平等,而這種不平等又絕對不是用法律或政治手段可以消除的。

這裡就涉及一個民族覺醒和革新的問題。在特定意義上可以說,中華民族是因為落後被外國人打醒的,所以深感“落後就要捱打”的痛楚。覺醒的第一件事是反思;反思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向打我們的強者學習,學人家的物質文明,購買人家的大炮輪船,以替代神拳咒術,刀槍劍戟,這叫洋務;這也不行,就來改革秦漢以降行之有效的政治體制,改君主獨裁為君主立憲,這叫維新;這也不行,於是乾脆,把歐美最完美的民主正規化拿來,發動革命,徹底推翻帝制,成立民國。結果還是不行,那就再來,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反思,這就是五四運動,對我們華夏文化的傳統做了一次最全面最深刻的審視和再認識。結果,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馬克思主義進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了,接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一個人口近14億的.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空前繁榮和強大起來了,而改革開放的步伐依然沒有停止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得以百年計的奮鬥!

革除舊的,吸收新的,是樹常青、人長壽之道。生物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一呼一吸就是除舊佈新。沒有聽說吃豬肉就變成豬的;吃羊肉就帶有了羊性。吃豬羊和吃青菜蘿蔔一樣,都是為了營養身體,健康肢體的。華夏文化的一大優點,就是不拒絕外來文化,不盲目排斥外來文化;而且還善於依據自身的需要吸取外來文化,用來滋養和豐富自己的文化。佛教本來產自印度,但在印度,佛教基本上消失了,可在中國卻發達起來,不但有二千多年曆史的漢傳佛教,而且還有一千多年的藏傳佛教,它們都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原產於歐洲,風行於歐洲,奇怪的是,真正取得勝利並正在發揮著指導作用的,恰巧也在中國。古代中國接受了佛教,但拒斥7世紀即開始向中國不斷傳播的基督教;近現代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拒斥西方強大的資本主義思潮。這一文化現象,值得所有人文學者深思,要有個合理的解釋。

總之,我們各民族都有個審視自己的風俗習慣問題。就以藏傳佛教言,它在元代屬於國教,帝師、國師都出在藏傳佛教體系中,其效果是將蒙、藏兩族同漢族一起在文化上聯接起來,在元王朝統一中國上起了積極作用,至於明、清,藏傳佛教雖然已經失掉了元代那種政治上的顯赫,但它為藏蒙兩族所共同信仰的格局基本未變。然而進入近現代,差別就拉開了。我曽為多傑才旦主編的《西藏封建農奴制社會形態》寫過一篇讀後感:《認識藏傳佛教的重要前提》,認為在民族發展上,西藏“與同樣信奉藏傳佛教的內蒙古相比,顯得滯後了許多,而究其原因,在於它的農奴制度”——這個政教軍三位合一而以“教”為體的農奴制度,以及由此造成的封閉性和對思想文化的控制,令它“缺乏自由人和獨立的知識分子,也就缺乏倡導和啟蒙的中堅力量”。內蒙與之不同,有不少蒙族同胞受內地影響,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記得他講過這樣的話:一個民族要存活,要繁榮,首先要勞動生產,大家都去當喇嘛了,哪裡來的勞動力?把勞動所獲都供養都送給寺院去了,如何擴大再生產?同樣重要的,是要結婚;出家不婚,人口從哪裡來,民族如何延續?他的倡議得到了蒙族知識分子的歡迎和擁護。改革開放後,國家落實宗教政策,撥了一筆不小的款項用於修復寺院。我的一位內蒙古大學的蒙族同事好友向我大發牢騷:幹嘛,還要愚民啊?為什麼不可以用於教育?他叫林辰,是元史和蒙古學領域的一流學者,他告訴我,他應當是個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