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思屋>文案寫作>觀後感>

《覺醒年代》觀後感15篇

文思屋 人氣:1.74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覺醒年代》觀後感15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1

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

——題記

看完老師佈置的12集《覺醒年代》後,再次拾起筆來,想在此寫寫自己對這部影視劇的評價。覺醒年代是由於和偉,張桐,張晚意等一批沒有流量的老戲骨主演的,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沒有營銷,沒有熱搜,沒有詞條,就是這麼低調的,過了十多天,沒有說教,沒有無聊,沒有為了獻禮而拍攝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陳述那段歷史,那段崢嶸歲月,講述她從何而來,又為何而來?

查詢《覺醒年代》相關背景資料時,網頁上各種聲音眾說紛紜,有說其演的不好,有說不符合歷史的,這些都僅是表層的。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僅看一眼就這般評議它未免也太過跟風了吧,經典就是經典,毋庸置疑,在我看來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們全國上上下下的人都細細揣摩的影片。

《覺醒年代》劇如其名,講述的是從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到中國紅船革命之間近十年的歷史,短短十年,喚起了中國這沉睡了數百年的巨龍。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胡適,蔡公,魯迅等人成為這期間中國人思想之啟蒙,他們共同經營著新青年雜誌社,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他們是光,照耀著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會終於覺醒了。

看劇的過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細節所打動,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講話,“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一群日本留學生中斬釘截鐵的他似乎象徵著中國的意志。還有一幕尤為感人,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謀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襤褸的他和弟弟卻要看人眼色,飽受折磨,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揹著兩三大袋糧食沒站穩,倒了下來,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鮮紅的血印折射出當時社會之腐敗,處處充滿酸臭味的吃人社會,平民老百姓過得連牲畜也不如,延年和喬年啃著發了黴的幹窩窩頭,身為哥哥的延年儘管生在黑暗中,卻一心向陽,碗中的一隻小螞蟻也要將它放歸自然,這要是放現在,螞蟻早被人們碾死了。

劇中無聲勝有聲的細節片段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但從這些英雄的革命先驅身上,我們都不難發現,它們愛才愛國,不畏懼犧牲,心繫革命,他們是革命的先驅,是中國14億人共同的偶像。

這部劇中涉及眾多,革命社會底層的婚姻,友情等眾多領域來自那個封建時期的韻味,只有細細揣摩才能悟出來,那時似乎每個人不論底層人士還是學術人士,都會有一場無奈的婚姻。

伴隨著共產黨的成立,影片即將落幕,我想說的是,影片會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歷史永遠都不會落幕。

中國之覺醒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犧牲,是信念的堅守。

謹以此片獻給那些革命先驅者們,歷史永存,國家騰飛,都源於你們的堅守……

《覺醒年代》觀後感2

這幾天,我廢寢忘食地觀看完了《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劇中主要闡述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和陳獨秀從1917年在北京大學作文吧任教開始,他倆就不約而同地去尋求一條路:一條可以真正挽救中國的正確道路,一條從根本上革除舊社會弊病的光明道路,一條可以覺醒人們創造新世界的勝利道路。

電視劇一開始,陳獨秀、李大釗兩人只是在推動新文化的發展,並未真正找到一條拯救中國的正確道路。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了李大釗先生一個新的方向,他開始瞭解馬克思主義。1919年為抵制中國代表在巴黎合約上簽字,陳、李兩位先生領導了一場從北京崛起進而蔓延到全國的愛國運動。這場運動被稱為五四運動,這是一場由學生髮起使全國人民參加並支援示威遊行的運動,它發出了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怒吼。這一刻,無論是學生,是工人,是農民,還是商人,他們都紛紛加入起來,場面巨集大,前所未有。而這場運動,讓陳、李等人也都意識到,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組織,這個組織來進行暴力革命,推翻舊社會。後來李大釗先生留在北京,陳獨秀先生前往上海,形成了南陳北李的局面。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各位革命先烈開始了與舊社會的搏鬥與較量。如果沒有他們的拼搏與奮鬥,流血與犧牲,哪有現在的歲月靜好。李大釗先生曾說過,“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球的世界!”

這部電視劇使我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新的瞭解,重新整理了我以前的認知。我以前認為中國共產黨是靠某場戰爭輕易建立起來的政黨,看完電視劇後,我才知道,中國共產黨是通過無數仁人志士苦苦追尋、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無數人民支援擁戴才建立起來的政黨!

在這部電視劇中,我發現了許多細節性的畫面,刻畫的很好。如在燈光如豆的衚衕裡,李大釗和陳獨秀先生撐著油紙傘,邊走邊討論討論如何尋找拯救中國時,腳下所走的乃是泥濘的道路,暗示了以後拯救中國的道路必然艱辛,充滿坎坷。後來陳、李兩位先生與胡適先生意見主張不同,陳、李兩位先生主張暴力革命給中國下一劑猛藥,而胡適先生,則主張溫和改良這個社會,這才有了後面這一幕:在十字路口,陳、李兩位先生走一邊,胡適先生走了另一邊。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陳延年、陳喬年兄弟二人壯烈犧牲的場面。兄弟二人頭髮凌亂,臉色蒼白,渾身帶血,但他們的眼神堅定,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一身正氣,一步一個腳印,大無畏地向刑場走去,只為了心中的那個堅定信念。

在我的家鄉合肥,有三條路:延喬路、集賢路、繁華大道。站在延喬路牌下,我也深情告白:延喬路短,集賢路長,但都通向了繁華大道!

現在,請允許我,一個13歲的少年,驕傲地告慰先賢們:盛世繁華,國泰民安,這盛世如您所願!也請相信我們無數青少年在建黨100週年大會上的鏗鏘誓言:請黨放心,強國有我!

《覺醒年代》觀後感3

“我只願中國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會這冷笑和暗箭。”

——題記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這蕩氣迴腸的歌詞不禁讓我聯想到我最近在看的《覺醒年代》這部劇。這部劇從開播到現在,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好評,這背後的一切不僅是由於劇中真實還原了那個年代的實際情況,更是由於劇中充分展示了那群青年即使生逢亂世,即使命運如螻蟻,仍然心向光明,向上走的精神面貌。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那個時代,那些青年人,風華正茂,書生意氣。偏偏就是這些人拿起了手中的筆一點一滴拯救國人迂腐的落後思想,一筆一畫描繪祖國的巨集偉藍圖,為那個久病難治的中國尋求一點的出路。

在劇中,被捕學生不畏強權,勇敢伸出自己的拳頭向這個社會的不公不義據理抗爭;李大釗先生紮根群眾,表現出鮮明的革命性;陳獨秀一生不懈探索救國救民真理;陳延年、陳喬年烈士赴法勤工儉學,寧死不跪;蔡元培先生置身北大,雪中三請陳獨秀,扛著巨大壓力支援學生運動;辜鴻銘先生以國為大,致力於翻譯事業……

希望今天的人們可以瞭解那些捨棄小我擁抱大我的先驅,記住那一個個閃閃發光的名字,不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路。

我已經不記得是在哪看到的這段話了,但記得大致意思:我們站在歷史後來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的偉大。但其實,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深重得多。因為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所以能感受到他們的奮鬥意義重大,而他們在犧牲之時並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有多大意義,也不知道我們要用多少年才能迎來勝利,甚至不確定我們能否勝利。他們抱著一腔熱血,在犧牲之時所能依賴的只有滿懷的信念。原來我一直知道他們的偉大,卻依然低估了他們的偉大。

希望大家有機會都能一觀這覺醒年代的故事,他們絕不應該只是存在於教科書的白紙黑字,而是筆筆用血淚和犧牲寫就的真實的不該被忘卻的歷史。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貴之時期也。回望青春年月,你能看到導彈之父錢學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膽之父吳孟超……他們以青年之軀鑄就了以“父”之名。他們把國家,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書寫了他們那代人的青春華章。

“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進前而勿顧後,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也應學習先輩,創造未來的新徵程。

《覺醒年代》觀後感4

在這個漫長而又短暫的寒假,我觀看了一部電視劇《覺醒年代》,使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想到裡面的人物我就感到回味無窮。

《覺醒年代》講述了新文化所處的那段時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展示了100年起中國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的不斷追求真理並且慢慢摸索,摸索著就中國的道路。五四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五四運動拯救了民族危亡,捍衛了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這是一條當時中國唯一的道路,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使命,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和奮鬥。

在這部劇中,我最喜歡陳獨秀這個人物。因為他在《《愛國心與自覺心》中發表:“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無自覺心者,其國必殆。二者無懼,國必不國。”所以青年人要把“愛國”二字鐫刻在心間,流淌於血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立志報效國家。

作為21世紀的新中國青年,我們應該以學為本,提高綜合素質,不斷培養自己報效國家,社會和人民,在其境中體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五四運動的精神綻放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讓復興之路在新的無數青年腳下越走越長。

觀《覺醒時代》有感七

《覺醒時代》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優秀電視劇目、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

該劇主要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人生百態。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之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讓我感悟最為深刻的不是思想家革命家的激情演講,而是那一個個不經意反映出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的畫面。孩子們就坐在泥濘的路上,與坐在車裡,手裡拿著燒餅的富家少爺、小姐截然不同。一個婦女高叫著:“賣孩子、賣孩子。”他們興許是被拋棄了,又或許是被這可惡的人販子拐走了。還有那些官兵斬首後,一個又一個的婦女拿著饅頭、花著錢、蘸著人血,可笑地以為自己可以拿它救活自己的孩子。除了愚昧和無知,貧窮也是他們迷信的根源。

但好在,有了這些革命青年,咱們的中國“活”過來了,不會再有人相信這種荒謬至極的救治方法。雖然現在中國已成為了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我們仍要牢記歷史,為咱們的新中國做出貢獻。

《覺醒年代》觀後感5

最近學校組織觀看《覺醒年代》,讓人感慨萬分,特別是一些文人,比如,李大釗、魯迅、蔡元培、陳獨秀等等。《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眾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歷史盛宴”,清晰勾勒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風貌,展現出了那個時代文人們不畏犧牲,追求真理,令人欣佩不已!

這部劇主要敘述了李大釗、陳獨秀和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別以及周恩來、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和趙世炎等青年追求真理的故事。

張桐扮演李大釗,於和偉扮演仲甫,候京健扮演學生時代的毛澤東……這強大的演員陣容,又給這部劇增加了看點!

仲甫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年輕人的演技超好,他們熱情奔放,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忠實,又堅持原則……而在父親面前,又成了一個讓老父親放不下心的孩子。

《覺醒年代》中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京大學的校長位子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因為有那些大師們的存在,比如:文學巨匠——魯迅;《新青年》的創始人——陳獨秀;還有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還有後來的胡適、劉半農、辜鴻銘、梁漱溟等學術權威性人才。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劇中大多人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他們讓觀眾看起來有故事,有思想,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每一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雖然有人認為劇中人物不盡然是光彩照人傳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劇中的辜鴻銘就讓人討厭至極,但在我看來,也不盡然,因為辜鴻銘這個人是“老古董”級大師,他精通九國語言,學慣中西,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奇才,號稱清末之怪傑,說實話,論講洋文,論學術上的造諧,當時都沒幾個人比得上他辜鴻銘的。但是他還是走錯了一步,襄助張勳復辟,好在他讓北大師生有幸看到他的對“中國人的精神”的演講。他留著長辮子,在學生們看來,他封建,保守,迂腐,但在他自己眼裡,留長辮子是愛國。而在當時,很多從外國歸來的思想家又大力推崇國外的各種制度,免不了會有部分人失去對中國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當然,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皆是如此。

這部劇滿屏的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我認為劇中的很多題材都可以納入學生的教材裡,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讓後輩們知道,有多少人用當初的前仆後繼,才換來一個新的中國。

《覺醒年代》觀後感6

《覺醒時代》這部劇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關讀物,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繼而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等歷史事件。以陳獨秀、李大釗等愛國救國人士為第一視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壓迫的人民的艱苦和當時受辱的舊中國,內有政府的不作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入侵,這時就體現出了陳獨秀等愛國人士,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大義,也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是在危難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危急的時刻一批批的愛國人士將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後繼的希望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經過了一系列的探索,在十月革命過後,給了中國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於是乎中國共產黨高舉以馬克思主義道路發展的旗幟,用以氣勢磅礴的力量,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巨龍,經過黨的一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事實上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道路是也是最適合中國發展的一條道路,也是一項需要時間發展的長期任務,需要我們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棄的努力奮鬥,在當今新中國成立七十餘年,建黨10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從剛開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發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的帶領與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們的港澳迴歸,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各國互贏,成為常任理事國等等,在科技方面,我們從靠外國進口到自主研發,中國天眼,是世界的望遠鏡,北斗衛星,再到登月,這都是一代代先驅者的努力才讓我們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靜祥和,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講,我們國家嚴陣以待,我們的黨也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頒佈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以人民為中心,與他國形成強烈對比,我們努力控制,嚴加防範,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採取防範,醫護人員也日以繼夜的研製疫苗,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優秀的領導和國家的強大。

我們作為青年一代要將愛國銘記於心,國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們就像花朵一樣,若是離開了國,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更要智存高遠,努力奮鬥,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現在努力奮鬥,才會在以後國家需要的時候奉獻出自己的能量,而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一聲嘆息。祖國的強大,就依靠我們青年一代。前輩吃過的苦我們可能沒體會過,那是什麼樣艱難險阻的滋味,但我們能竭盡全力去為國家人民乃至自己的事一定不可以懈怠。

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永遠存於我們心中,那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也是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覺醒年代》觀後感7

歷史書太小,裝不下一個人波瀾壯闊的一生;歷史書又太大,裝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滄桑;在歷史書上,你隨手翻過的一頁內容,很有可能是他們的'一生。

三十七年民國,不同於小說中紙醉金迷的上海灘,風花雪月的江南水鄉,金戈鐵馬的北國戰場,那是普通百姓最真實最殘酷的生活。是北風黃沙肆虐,餓殍遍野,是為了活下去可以食人肉,飲人血;是為了家中生計可以賤賣兒女;是花季少女被迫與公雞拜堂,在四角天地裡蹉跎一生的黑暗動盪。

《覺醒年代》的劇情開篇,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訊息引起國民轟動,讓海內外的有志之士憤憤不平,紛紛決心回國尋求一條救國救民之路。日本留學歸來的李大釗說:“我們必須喚起民眾的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同時陳獨秀也創辦了《新青年》雜誌,宣傳新思想,倡導白話文,為尋找救國之路打開了新思想湧流的閘門。作為著名的老派“保皇黨”,辜鴻銘教授對於剛剛萌芽的新思想似乎是教科書式的絆腳石,留著長辮子,吸著老煙槍,長袍馬褂的老爺裝束,雖學了西洋倫敦腔但走到哪兒都有僕從跟隨,擺足了舊時的排場。然而正是這樣一位“老頑固”講中國人的精神,引得所有接受新式思想學生的滿堂喝彩。其中的幾段話讓我記憶尤深,“我們每個人頭頂上都有辮子,只不過我的辮子是有形的,頂在頭上,你們的辮子是無形的,藏在心裡。”“我們中國人,思想、性格,有很多弱點,但是,在我們中國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沒有的、難以言喻的東西,那就是溫良……”很難想象這竟是一直以迂腐封建形象示人的老教授口中說出來的話。尋找救國之路,是要以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吸收先進思想完善自身的傳統文化,而非完全生搬硬套推翻自己的傳承,與他人同化。

探索和發展真理的歷程十分艱苦困難,在各種思想主義的交鋒中,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起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庶民的勝利》再加上白話文的迅速傳播,如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的發表,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鉅作的橫空出世,大大推動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國道路的步伐。如果說每個年代都有它的代表色,那民國三十七年一定是豔麗的紅。這些極具色彩與魅力的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濃重的色彩印象,在北大紅樓的襯托下,一批批洋溢著愛國熱血的青年學生讓我們過目不忘,鄧中夏、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那一個個年輕鮮活的背影讓我們看到在當初那個年代有一群有志青年正不畏艱難險阻,努力尋找出路,使中國登上歷史舞臺。

《覺醒年代》為我們展示了新中國誕生的艱難歷程,以深刻的歷史意義揭示了這條救國救民之路的正確,同時還讚揚了在那個覺醒的時代裡共產主義者們那一顆顆真摯的愛國之心。歷史的長河還在滾滾前進,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以史為誡,為更加光明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奮鬥。

《覺醒年代》觀後感8

聽說最近一部電視劇火了,叫《覺醒年代》。去看了,火的還真的不假。100年前,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00年後《覺醒年代》恰逢其時。它帶來了新的唯物史觀和藝術規律與《建國偉業》《大決戰》等登上新的舞臺。

《覺醒年代》注重“歷史因細小而生動”,刻畫了蔡元培三顧“陳”廬、“陳”門立雪,兩種新學派會的對峙,巴黎和約的簽訂與否,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共產黨的初步建立等中國人銘記於心的歷史場景。將冷冰冰的歷史年代、數字也變成了可考的、有溫度的故事。

歷史劇並不等同於歷史,歷史劇是由歷史改編而來,可以適當新增內容推動故事發展。經過大量的資料顯示,《覺醒年代》就是一部部分改寫的歷史劇。《覺醒年代》大部分是切合實際的,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高潮,到共產黨的建立環環相扣,細節、語言、動作的特寫和背景音樂的結合,使當時的人物性格、心理、事態、物態表現的清晰可見,一目瞭然。電視劇中各類書籍、報刊、新聞報道以及人物介紹讓故事更加真實可信,特別是魯迅起草《狂人日記》時急促的音樂、頻閃的畫面以及人物有力的動作,堅毅的眼神,步步緊逼觀眾的內心。五四運動的旗幟、口號以及人物郭心剛的事蹟,大大的震撼人心。對比各種史實來看,瑕疵基本只存在於時間軸、人物關係等方面,如《狂人日記》與《復王敬軒書》出版先後順序,陳家父子和好的時間以及劇中虛構的柳文耀、柳眉以及工讀互助社的部分成員。不過,在電視劇的故事發展大局面前,這些均可以忽略不計。

《覺醒年代》在當今的影響力具有不可代替性。“任何人都不能去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中國的特殊的歷史背景導致中國直接跨越資本主義社會,走向社會主義國家,可以說,新文化運動實質上是國家性質轉變的重要節點。《覺醒年代》一改之前多數以抗日戰爭中戰役為主題的紅色電視劇,而是將主題改為了新文化運動,這無疑會更加溫和,更加貼切,更加貼合青少年。在新文化運動當中,湧現出一批一批的仁人志士,一位位救國圖存前仆後繼的英雄人物,《覺醒年代》在100年後的今天,進一步喚醒了我們青年的愛國之心。新文化運動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的解放,不止是知識分子還有青年勞苦大眾具有啟蒙性質。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是偶然,是順應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求,是近代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

所以《覺醒年代》火得名副其實,沒錯,我一直相信電視劇中李大釗的那句話:“100年以後的中國,它必會證明我今天的觀點,社會主義絕不會辜負中國。”

《覺醒年代》觀後感9

百年前,有句吶喊響徹天地,喚醒了沉睡的中國,“青年要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發出吶喊的人就是中共黨員李大釗同志。

青年是黨的活力源泉、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要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養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懷,繼承革命先烈的鬥爭意志。青年黨員要像李大釗同志一樣,做一名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理論的信仰者、踐行者。

李大釗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堅信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李大釗同志積極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走馬克思主義道路,李大釗同志一生追隨馬克思主義思想,用生命踐行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榜樣,積極做一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

強烈的民族情懷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看到祖國正處於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內憂外患。他說:“感於國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民族憂患令他徹夜難眠,積貧積弱的中國出路在哪裡,民族的未來在哪裡,他無數次扣心自問。他苦苦尋找如何拯救病態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時才能照耀中華民族的未來。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他看到了希望,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嗎,他在黨旗下宣誓,成為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永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學習態度。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員,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時代價值,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布林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多篇文章,堅定的政治立場,深厚的革命情懷,強烈的鬥爭精神,李大釗同志始終懷著執著的理想信念,為黨的革命事業殫精竭慮。李大釗同志是我們黨的精神豐碑,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標杆,認真學習黨的思想理論,積極做偉大思想理論傳播者。

永恆的奮鬥精神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為黨的革命事業,奮鬥了終生。作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複雜的困難面前從沒有退縮過,在艱苦的鬥爭中從沒有放棄過,在嚴酷的刑具面前從沒有畏懼過。奮鬥是最亮麗的民族情懷,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吶喊,他永葆一顆奮鬥的心,為了民族的未來,為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著“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奮鬥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滅的燈。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為榜樣,永葆奮鬥精神,為了偉大的民族復興,積極做偉大事業的踐行者。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李大釗是我們廣大青年黨員的精神豐碑,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他用信仰的光芒,一直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新時代的我們要努力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做到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

《覺醒年代》觀後感10

讓“三分之一”注入黨的事業強大活力

“80後、90後”黨員已超過總數的三分之一!中央組織部最新黨內統計資料顯示的這一結果,讓人們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生機和永葆青春的活力,黨的肌體不斷補充新鮮血液,黨員隊伍結構得到優化,黨的生力軍持續壯大發展,黨的事業永遠朝氣蓬勃。

100年前,一批有志青年彙集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這也是一次年輕人的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最年長的不過45歲,最年輕的只有19歲,平均年齡只有28歲,此後改變整個中國面貌的中國共產黨,最初就是由這樣一些年輕人成立起來的。共產黨從成立一開始,就是一個青春的政黨。正如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所言,是以“青春之我”,創“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

從那時開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中,總是集合了了一批又一批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革命戰爭年代獻出生命的20xx多萬烈士中,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劉胡蘭、董存瑞……無數年輕人為偉大事業獻出青春和生命。正是無數優秀青年暗夜中的孜孜以求、探索中的前赴後繼、前行中的不離不棄,才讓我們黨走過100年風雨歷程,仍然保持著蓬勃的生機和活力、擁有青春的激情與魅力,讓一個從只有50多名黨員的政黨,發展成為擁有9000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的執政黨,從嘉興南湖紅船上尋找光明的擺渡人,發展到駕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領航者。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黨擔負著千秋大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為之奮鬥。100年來,無論是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還是如火如荼的建設時期,無論是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時期,還是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廣大青年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定黨和人民事業必勝的信心,一顆紅心向黨,成為先鋒隊的一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他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鬥,以堅定的信念、寬廣的胸懷、奉獻的精神、務實的作風,為黨旗增光、讓黨徽閃光,使黨的事業後繼有人、薪火相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黨的事業生生不息、滾滾向前,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彙集在黨旗下,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敢地肩負起歷史使命,無私奉獻、奮發有為,踴躍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譜寫壯麗的奮鬥之歌。

《覺醒年代》觀後感11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覺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時代風雲和歷史畫卷,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全過程,真實地再現了一百年前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崢嶸歲月。

上世紀初,辛亥革命失敗後,中國社會處於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眾矇昧、思想混亂的黑暗時期,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為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群有識之士開始奮起抗爭。

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有志之士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著手思想啟蒙,力求喚醒民眾救亡圖存。隨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逐漸從思想啟蒙轉向革命行動,他們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面貌為之一新。電視劇《覺醒年代》清晰展現了這一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聚焦建黨風雲人物,致敬建黨革命先驅。《覺醒年代》突出展現了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客觀、全面、鮮明、生動地塑造刻畫了一幅立體而豐富的人物群像圖。劇中既有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出的歷史貢獻,也有周恩來、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更有陳延年、陳喬年等愛國進步青年為國為民做出的流血犧牲……這些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播了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此外,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的思想和觀點也在《覺醒年代》中形成交鋒,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

《覺醒年代》以史為據、以人為本,呈現歷史真實,傳遞愛國情懷,重溫黨的初心。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為核心事件,勾勒大時代,傳承大文化,抒寫大情懷,揭示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必然選擇的主題,藝術再現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夢想,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

《覺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前後觀看了二遍,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為建黨革命先驅們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折服,為他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捨生忘死的品格感動;為他們不畏強權人民至上的精神敬仰。作為一名高職教育工作者,生逢為實現“二個一百年”巨集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時代,更應腳踏實地,堅守崗位,努力創造性做好本職工作,為實現中國製造強國向中國智造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覺醒年代》觀後感12

《覺醒時代》這部劇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關讀物,展現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繼而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等歷史事件。以陳獨秀、李大釗等愛國救國人士為第一視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壓迫的人民的艱苦和當時受辱的舊中國,內有政府的不作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入侵,這時就體現出了陳獨秀等愛國人士,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大義,也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是在危難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危急的時刻一批批的愛國人士將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後繼的希望救人民於水火之中,經過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國的十月革命過後,給了中國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那就是馬克思主義道路,於是乎中國共產黨高舉以馬克思主義道路發展的旗幟,用以氣勢磅礴的力量,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巨龍,經過黨的一百年來的探索與實踐,事實上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適合中國發展的一條道路,也是一項需要時間發展的長期任務,需要我們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棄的努力奮鬥,在當今新中國成立七十餘年,建黨100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從剛開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發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領導者的帶領與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們的港澳迴歸,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促進各國互贏,成為常任理事國等等,在科技方面,我們從靠外國進口到自主研發,中國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再到登月,這都是一代代先驅者的努力才讓我們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靜祥和,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講,我們國家嚴陣以待,我們的黨也積極採取應對措施,頒佈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以人民為中心,與他國形成強烈對比,我們努力控制,嚴加防範,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採取防範,醫護人員也日以繼夜的研製疫苗,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優秀的領導和國家的強大。

我們作為青年一代要將愛國銘記於心,國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們就像花朵一樣,若是離開了國,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我們更要智存高遠,努力奮鬥,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現在努力奮鬥,才會在以後國家需要的時候奉獻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一聲嘆息。祖國的強大,就依靠我們青年一代。我們不能像有的人那樣混水摸魚,渾渾噩噩的度過我們的漫長歲月,而是應該像陳獨秀、李大釗那樣為了祖國,為了未來,為了我們的美好時候而努力奮鬥,揮灑青春和汗水,以後的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你自己。前輩吃過的苦我們可能沒體會過,那是什麼樣艱難險阻的滋味,但我們能竭盡全力去為國家人民乃至自己的事一定不可以懈怠。

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永遠存於我們心中,那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也是前進的動力與方向。

《覺醒年代》觀後感13

《覺醒年代》,既是一部愛國紀錄片,也是中國一路走來的坎坷。既記錄了中國最黑暗的時代,也譜寫了在這樣黑暗時代裡覺醒者們的凱歌。

在觀看覺醒年代的時候,我曾無數次落淚。因為郭心剛的犧牲;因為延年喬年的殉國;因為陳獨秀的入獄;因為看到那個時代的中國是多麼的落後;因為看到那個時代的人民是多麼的痛苦;因為看到那個時代的老百姓是多麼的愚昧;因為看到中國外交的失敗;因為看到在這個時代裡覺醒的人為中國找出路的背影………

當然,它不僅僅給我帶來惋惜和憤恨,也給我帶來了鼓舞和歡欣。因為五四運動的成功;因為中國作為戰勝國成功拒籤巴黎和約;因為魯迅先生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因為《新青年》雜誌給那個時代的中國青年帶來了思想啟蒙;因為北京大學的學生以監獄為研究室,即使入了監獄,即使成為了囚徒,即使即將面臨死亡,即使面對著一個無可救藥的國家,他們都沒有放棄,他們都在抵抗,他們都在想出路,他們願意犧牲個人,挽救那個還未覺醒的東方的雄獅。

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這樣的意志,這樣的品質,在五四運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國的青年不再冷血,在那一刻,中國的青年,願為國家而奮鬥,願為國家而戰鬥,他們積極的接受著新的思想,不再被舊的思想所禁錮。

然而在那個時代,覺醒的不只是學生,還有數以千計的工人。就像李大釗先生說的,他們每一天超負荷的工作著,他們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是,他們仍然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李大釗先生,點醒了,這些整天埋頭工作、辛勤勞動的工人們,工人階級,從此崛起了。

而那個年代,真正有趣的在於思想上的百家爭鳴:革新派和守舊派之間的爭吵,白話文還是古文之間的爭論。對於那個時代的中國是改良還是革命,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們在北大的校園裡,他們在北京的街道上,他們在圖書館裡,他們在田間地頭,不斷地尋找和確認,不斷地爭論和辯論,一次又一次,即便是面臨著政府的通緝,即便是面臨著警察局的逮捕,他們依舊樂此不疲,最終,為那個看似“無藥可救”的中國,找到了一味良方,找到了一條出路———建黨革命。自從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那一刻開始,東亞雄獅,覺醒了!

觀時代風骨,立巨集圖大志,追吾輩之號召。

漫漫征程,唯有奮鬥。中國在短短几十年中發展起來。那些老一輩的戰士們退下了,我們這一輩富有激情的年輕人登上了舞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我們一定要響應時代的號召,接過老一輩們手中的接力棒,擔起中國新時代好少年的責任,將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偉篇章!

《覺醒年代》觀後感14

觀時代風骨,立鴻圖之志,追吾輩之號召。

故事的背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講述了那個時代的思想啟蒙,不同思想流派在尋求救國之路中紛呈互映、相惜相爭,展現了革命英雄的使命擔當與俊朗風骨。以“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革命故事為線索,展現了從《青年雜誌》創辦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段偉大的歷史程序。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為中國尋找出路,進行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清晰地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全過程。

革命、信仰、理想不單單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在荒亂年間,一切都是不穩定的,但是隻要有信念,就永遠不會被打倒!那個年代的青年,都有著偉大的信念。他們一腔熱血要救中國,可能他們知識儲備不足,但那些領頭人卻是有著偉大的使命擔當。一群好兒郎,心繫著國家的命運,他們有著更遠的眼界,他們知道未來的走向。在一切都不穩定的年代,他們嘗試的每一條道路都是救國的方法,或許最終未必走得通,但是他們敢於嘗試,敢於挑起大梁,由於各種文化思想的碰撞,才能找到最適合的道路。如今,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那個模糊且未知年代,他們摸著“石頭過河”,又是何等的艱辛啊!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並立志創造一批新時代、新思想、新觀念的青年人,從根本上救中國。雖然得到普遍認同,但仍然不乏一些頑固派的阻撓,他們固步自封,堅持擁護孔子的三綱五常,不接受一切新的事物,他們這群新思想的學者雖然跟保守派對立,但是他們並不反對古代的優秀文化及思想;而相比頑固派,他們卻不辨好壞,一味的求古,不分糟粕,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那個時代的“大家們”,都稱得上英雄,他們不僅有先進的思想、豐富的知識,更是有信仰和理想的革命英雄。

前輩摸著石頭過河,如履薄冰,後輩也要緊跟其後,不懼艱辛。我輩青年雖不需在戰亂中扛起國家大旗,但我們仍需要學習先輩的精神。每個時代的人有每個時代的任務,在當今和平的中國不需要我們青年扛槍上戰場殺敵護國,但是我們有著同樣的任務——強國。但國家最需要的不是空有一腔熱血的青年而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我們國家飛速發展,在某些方面已是強國,但卻不是全面的,在這個靠才能的時代,我們最應該做的是科技強國。我們雖然不能像鍾南山、袁隆平、錢學森他們那樣偉大,但時代選擇了我們,培養了我們,為了獲得時代的認可,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完成好自己的學業,為祖國的建設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短短几十年,新中國迅速發展起來,那些中流砥柱的老前輩已退下,我們充滿著一腔熱血的年輕人即將登上舞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志,則國志;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我們要感應時代號召,擔起少年之責,實現強國之夢。讓我們用青春之我鑄就青春中國,把小我夢想融入大我情懷,將個人奮鬥的前進動力凝聚為民族復興的時代經緯,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恢巨集樂章!

《覺醒年代》觀後感15

顧名思義,《覺醒年代》講述的是中國覺醒年代時,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歷程。它不僅僅是為了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到來,它更是為了讓今天的中國人,讓當代的青年人回顧黨史,不忘初心。

第一集,袁世凱對外賣國,為了當上皇帝,他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簽訂了日方“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打算復辟帝制。但是他的復辟行經不得人心,愛國青年共同奮起,一片倒袁愛國的聲音紛紛湧現。一系列故事便由此展開,《青年雜誌》問世,新文化運動開始興起,五四運動爆發,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中國共產黨宣告誕生。

縱觀前九集,其中可以觸動心扉的,當屬蔡元培初到北大的就職演說。

當時,蔡元培接受了大總統黎元洪的任命狀,正式出任了北京大學的校長。

北京大學的前身是百日維新期間創辦的京師大學堂。總的來說,在當時,北大是一所腐敗,封建的所謂“大學”。學生們都是富家子弟,大多數人都是一心想當官發財而來此求學,而蔡元培的到來,無疑是猶如一束陽光,照亮了北大黑暗的局面。

在一片掌聲歡呼中,蔡元培緩緩走上演說臺,他往臺下望了望竟作文然也恭敬地向前邁出一步,鞠躬還禮,在此,他與北大的一眾師生約法三章:

“予今長斯校,請以三事為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二曰砥礪德行……

三曰敬愛師友……”

這場著名的演說,簡短卻不簡單。它使北大完成了脫胎換骨,烏雲盡散,曉霧將歇,北大已經不是昔日裡那個陳腐的“京師大學堂”了,北大,儼然已經成為了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大學”。

還記得演說中有這樣一段話:“平時冶遊,考試來了,才去翻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唯爭分數之多寡,考試結束,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潦草塞責……”

這不正是我的生活現狀嗎?平日裡不務正業,上課時不專心聽講,下課後去操場上無所事事,聊天閒逛。想著離考試還遠,應當及時行樂,多快活幾天,等快考試了,才嚷嚷著要“考前突擊”,臨時抱抱佛腳,匆匆翻幾頁書,考試來了,手忙腳亂地複習一晚,結果成績往往不盡如人意。放假了,又恢復成往日遊手好閒的狀態,之前背過的寥幾頁書,也都忘得一乾二淨,這可真是“光陰虛度,學問毫無”呀。

蔡公的這一席話,真可謂是如雷貫耳,激盪人心,這番話真真正正地激勵了當時的廣大青年。哪怕是我現在讀著這些句段,心裡都會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

現在的我們,還能夠在學校中學習;現在的我們,還能夠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現在的我們,還能夠有老師和父母督促來學習。學習自然也很辛苦,學習當然也更快樂。趁現在為時不晚,請努力學習吧,切莫耽務了自己,再去耽誤他人啊。

希望在數十年後,蔡元培的話依然能伴我左右。